Loading AI tools
中国京剧表演家(1895-1975)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周信芳(1895年1月14日—1975年3月8日),名士楚,字信芳,藝名麒麟童,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老生麒派創始人。一生演出劇目超過650齣。
周信芳出身梨園世家,祖籍浙江寧波府慈谿縣慈城鎮(今屬寧波市江北區),1895年1月14日出生在江蘇省清河縣清江浦(在今淮安市境)[1]:8。自六歲起學習京劇,七歲時在杭州登台演娃娃生,藝名「七齡童」。1907年在上海演出時傳單誤植為「麒麟童」,其後便一直沿用。11歲起學習譚鑫培派老生;1908年到北京的科班「喜連成」做帶藝入科(帶藝搭班邊學邊演)實習演員。
他幼年時嗓音條件極好,但由於演出繁重,變聲期後嗓音敗壞,顯得沙啞低沉。然而他能夠巧妙利用有限的自身條件,把不利因素轉化為自己的獨特的藝術風格,創造了唱腔古樸沉鬱、道白蒼勁鏗鏘的麒派聲腔藝術;他的形體表演技巧的更是有口皆碑,他的基本功深厚紮實,舞蹈動作準確而優美,武打動作火爆中不乏穩健,撲跌敏捷俐落,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夠隨心所欲的綜合利用所掌握的一切表演技巧來表達劇中人物深層次的心裏狀態和思想感情,真正做到利用技巧塑造人物的目的,得以和馬連良並稱「南麒北馬」,被視為三十年代以來活躍於京劇舞台上的,最全面兩位表演藝術大師。
1909年,周信芳到俄羅斯巡迴演出,可能是最早出國表演的京劇演員之一。他曾編演《民國花》、《宋教仁》等時裝京劇(京劇現代戲)。
周信芳不但是位京劇名家,也是一位愛國者。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在上海排演《文天祥》、《徽欽二帝》、《明末遺恨》等新戲,以激發人們的愛國心,亦惹怒了汪精衛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與梅蘭芳、程硯秋等幾位戲曲界代表,在天安門城樓上參加了開國大典。
1950年起歷任上海市文化局戲曲改進處處長、華東戲曲研究院院長兼華東京劇實驗學校校長(1951年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4年起,連任3屆)、上海京劇院院長(1955年起,創院院長)等公職,並在1959年7月1日參加中國共產黨,入黨介紹人是劉厚生和丁毓珠[2]。
1960年代後,他與當權派產生種種意見上的分歧,他編演的現代京劇(京劇現代戲)《楊立貝》未獲准上演,他做上海京劇院院長,指斥江青動員全院人力物力排演實驗性的「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海港》是勞民傷財,反應時事的新戲(新編古裝京劇《海瑞上疏》)更成為他的罪狀書。
周信芳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清算,1968年3月24日被捕入獄;一年後被軟禁在家中,直到1975年心臟病發逝世。直到死後始獲得平反,1978年8月16日在上海舉行了周信芳的遺骨安葬儀式。骨灰供奉於上海龍華革命公墓,後與第二任妻子裘麗琳合葬。裘麗琳在1968年先他而去,兒子周少麟被關在監獄裏5年。
他著有《周信芳演出劇本選集》、《周信芳戲劇散論》、《談麒派藝術》、《周信芳舞台藝術》等書,後輯成《周信芳文集》。
他領銜主演京劇電影《琵琶記》、《斬經堂》、《宋士杰》(彩色,郝德泉操琴,張鑫海打鼓,1956年)、《周信芳的舞台藝術》(含《下書殺惜》和《徐策跑城》2部戲,彩色,郝德泉操琴,張鑫海打鼓,1961年)、《周信芳的藝術生活》。
他的學生有1949年以前收的程毓章、高百歲、陳鶴峰、王瀛洲、於宗瑛、王富英、楊寶童、李如春、徐鴻培、王少樓10大弟子和1949年以後收的沈金波、童祥苓、蕭潤增、霍鑫濤、逯興才、李少春、李和曾、徐敏初、明毓琨、管韻華、曹藝斌、曹春柏、孫鵬麟、李師斌、張學海、邵濱孫等人。
他常合作的京劇樂師有孫葵林、黃友仁是周信芳的琴師,出生於上海,蘇州人士,早年為周信芳琴師,後隨劇團各地演出,1949年解放時,黃友仁所在的京劇團剛好在鎮江演出,劇團就地安置命名為鎮江地區京劇團,鎮江地區撤銷以後更名為鎮江市京劇團,黃友仁於1968年9月5日在鎮江病逝。姜鴻奎、郝德泉(以上琴師);黃成美、張世恩、王燮元、張鑫海(以上鼓師)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