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一類體表生有鱗片的哺乳動物,以白蟻為主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穿山甲,中國古稱鯪魚、鯪鯉、鯪鱧[5],是穿山甲科(也稱鯪鯉科,學名:Manidae)的一類哺乳動物的統稱,屬鱗甲目(Pholidota)下唯一的科,現存 3 屬 8 種,分佈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它們從頭到尾披覆着魚鱗般的角質甲片,穴居夜行,以白蟻或螞蟻為主食。
穿山甲 化石時期:[1]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哺乳綱 Mammalia |
演化支: | 鱗甲形類 Pholidotamorpha |
目: | 鱗甲目 Pholidota |
亞目: | 真鱗甲亞目 Eupholidota |
總科: | 穿山甲總科 Manoidea |
科: | 穿山甲科 Manidae Gray, 1821[2] |
模式屬 | |
穿山甲屬 Manis Linnaeus, 1758
| |
屬 | |
各種穿山甲的地理分佈 | |
異名 | |
異名列表:
|
關於穿山甲最早的記載見於《楚辭·天問》:「鯪魚何所」,東漢學者王逸註:「一云鯪魚,鯪鯉也,有四足,出南方。」北魏人高祐因認出穿山甲而聞名[6]。南朝醫學家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認為穿山甲「能陸能水,日中出岸,張開鱗甲如死狀,誘蟻入甲,即閉而入水,開甲蟻皆浮出,圍接而食之。」明朝醫學家李時珍則準確指出穿山甲不是以鱗片誘蟻,而是「常吐舌誘蟻食之」。
2014 年 7 月,由倫敦動物學會主持的 IUCN 紅色名錄物種存續委員會穿山甲專門小組,指出穿山甲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被走私買賣的哺乳動物。所有穿山甲都面臨巨大的生存威脅,其中中華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被 IUCN 評估為「極危」物種,非法走私的活動極為猖獗。隨着亞洲的 4 種穿山甲數量銳減,走私貿易商家已轉移目標至非洲,以滿足市場上的龐大需求。[7][8][9]
穿山甲體長約 30–100 cm,尾長約等於體長甚至超過體長,雄性的體型稍大於雌性。背部拱起,頭小而尖,吻部細長,無牙齒。四肢粗短,有銳利的鈎爪用以刨土挖洞。除腹部外,通身遍佈瓦狀角質鱗片,受驚時會將身體蜷縮成球狀,依靠背部的鱗片保護腹部。舌頭極為細長靈活且帶有黏液,便於舔食白蟻。大型穿山甲的舌頭長度超過 40 cm,但直徑僅有 0.5 cm[10]。和大食蟻獸、花蜜長舌蝠一樣,穿山甲的舌頭並未附着在舌骨上,可穿過咽部通入胸腔[11]。
穿山甲棲息在亞熱帶地區和熱帶地區的山區森林、灌叢等環境,晝伏夜出,白天睡覺時會抱成球狀。作為夜行動物,它們有良好的嗅覺以協助尋找昆蟲等食物。長尾穿山甲冬天時亦會在白天出沒。
鱗甲目是胎盤動物,屬於勞亞獸總目的一支,在現存動物中的姐妹群為食肉目,兩者一同被歸類於猛獸類。
傳統中醫以穿山甲善於穿鑿洞穴、開通道路的特性,認為其鱗片有通經活血並幫助產婦通乳(催生乳汁)的功效,但現代研究發現其主要成份並無特別之處,僅為普通角質,與人類指甲成份相近[12]。此外,偷獵者為方便運送穿山甲或為保持其活力,會為穿山甲注射各種鎮定劑、興奮劑及重金屬等[13],以便非法商販維持賣相,而這些污染物質會令進食人士的肝腎功能受損傷[14]。
現存的8種穿山甲廣泛用於傳統醫藥、食用和精神治療[15]。在亞洲,人們為改善健康狀況對穿山甲甲片的藥用需求持續增加,肉成為彰顯消費者社會地位和備受獵奇者追捧的一種美味[15]。在北美,人們則熱衷於穿山甲皮革製品的消費[16]。2000‒2019年間估計全球有超過89.5萬隻穿山甲被販賣,是全球販賣最嚴重的野生哺乳動物之一[15]。
穿山甲在非洲及亞洲均被廣泛獵殺,以作為食物及傳統藥物使用,因此無法完全杜絕[17][18]。多個物種在其原生棲地均大幅減少,包括大穿山甲、中華穿山甲及馬來穿山甲等。所有穿山甲均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內,表示任何從野外捕獵的商業用途均被禁止,當中為商業目的之貿易而自野外取得之印度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馬來穿山甲及中華穿山甲之標本,其年輸出配額均為零。個別物種在多個不同國家及地區均禁止出口及貿易,包括孟加拉、中國大陸、印度、老撾、緬甸、尼泊爾、台灣、泰國、馬來西亞及越南等地都有保護穿山甲的法例。例如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禁止捕殺和食用,非法捕殺、走私或販賣,可被判監 5 年以上有期徒刑,案情嚴重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19][20],其中一名偷運穿山甲的貨車司機被重判有期徒刑 12 年[21][22]。在馬來西亞走私受保護動物最高懲罰是 10 萬令吉罰款和 3 年監禁。
有消息指穿山甲可能成為傳播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SARS-CoV-2)的中間宿主。2020 年 2 月,華南農業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簡訊,從穿山甲中提取的病毒的遺傳序列與 SARS-CoV-2 的遺傳序列相似度為 99 %[23]。然而,其最終發表的論文結果顯示,從廣東繳獲走私的馬來穿山甲中分離的相關病毒在受體結合區域(RBD)與 SARS-CoV-2 有極高相似性,只有一個非關鍵氨基酸的差異,全基因組相似度為 90.1 %[24]。另外,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管軼教授、廣西醫科大學胡艷玲教授發表論文類似論文,在從中國南部反走私行動中廣西查獲的馬來穿山甲之中,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在 85.5 % 到 92.4 % 之間[25]。推測指出馬來穿山甲可作為新冠病毒中間宿主,再經由食客感染人類,以至於疫情在武漢的交易市場爆發。但湖北並非任何一種穿山甲的棲息地,因此新冠肺炎最初宿主應該與穿山甲不直接相關。如果穿山甲是病毒宿主,獵戶與相關運輸工人,以及廣西反走私隊伍會最快受到感染。捕獲地的所在南方省份會最先爆發疫情,而不會是在武漢爆發。而疫情爆發中之所以有穿山甲的病毒,有研究指出湖北武漢有地下野味群,必然存在穿山甲與蝙蝠等多種野味混養交易,所以應該是由湖北或其他地方的蝙蝠為原宿主,變種病毒感染市場裏的穿山甲後,穿山甲作為中間宿主再感染給人類,導致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