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為高文端的其他人物,請見「
高文端」。
高晉(滿語:ᡬᠠᠣᠵᡳᠨ,穆麟德轉寫:g῾aojin,1707年—1779年,康熙四十六年—乾隆四十四年),字昭德,高佳氏,內務府包衣鑲黃旗滿洲佐領下人,祖籍奉天遼陽州;涼州鎮總兵高述明之子。雍正九年舉人,[1]文淵閣大學士高斌侄兒,官江南河道總督、兩江總督、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編纂《欽定南巡盛典》(1771)。[2]
乾隆四十三年(1778),命赴浙江會巡撫王亶望相度海塘,又命赴河南堵築儀封漫口。秋,河決時和驛,高晉請議處,命寬之。冬,時和驛工竟。儀封新修埽工蟄陷,部議奪官,仍命留任。十二月,卒,賜祭葬,諡文端。懷舊詩並列五督臣中。[3]
雍正九年舉人。雍正十年(1732年)授山東兗州府泗水縣知縣。十三年十月,調登州府海陽知縣(時隸內務府鑲黃旗第五㕘領第三旗鼓佐領陳鈁佐領下,其前任有高晉祖父高言忠,載《欽定八旗通志》)[4],修建衙署、倉庫。隨後改調東昌府恩縣知縣。乾隆四年(1739年),升授陝西邠州直隸州知州。八年(1743年),陝西榆林府知府。十年(1745年),陝西榆葭道(又延榆綏道)[5]。十一年(1746年),調江蘇淮徐道。十二年(1747年),丁憂去職。十三年(1748年),授山東運河道。十四年(1749年),遷山東按察使,同年兼署兩淮鹽政。
十五年(1750年),遷安徽布政使,兼管江寧織造,署安徽巡撫。二十年(1755年)擢安徽巡撫(駐安慶府),同年胞叔河道總督高斌去世。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南巡視查河工,受命協辦徐州、黃河兩岸堤工,工成,加太子少傅。二十五年十二月,尹繼善陛見,高晉護兩江總督(載繆荃孫《江蘇省通志稿大事志》)。二十六年(1761年)三月,升南河總督(即江南河道總督)。
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賜贈行書《賜江南河道總督高晉》立軸,其中寫道「兩世司河務,一心如水清」(載《清高宗(乾隆)御製詩文全集》中御製詩三集,卷十九)。在江南河道總督任上,解除數縣水患,修築堤壩、水閘,挖渠疏導。乾隆二十七年,授侍衛內大臣 (清朝)。二十八年(1763年),以江南河道總督,加太子太傅,兼理淮安關監督。
乾隆三十年三月至四十四年正月(1765-1779)任兩江總督達13年(前任鑲黃旗滿洲尹繼善,繼任正黃旗滿洲薩載),兼總理鹽法大臣,仍統理南河事務(正藍旗漢軍李宏 (清朝)繼任江南河道總督)。三十一年,奏請改水師戰艦式樣,以資巡緝,兼管江蘇巡撫、漕運總督。三十三年(1768年)署湖廣總督(載嘉慶版《湖南通志:職官》卷78,其中注高晉為「滿洲鑲黃旗舉人」)、江蘇巡撫,兼攝荊州將軍事。三十四年(1769年),回任兩江總督,兼署江蘇巡撫[6]。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在兩江總督任上署理漕運總督、江寧將軍印務,授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賜紫禁城騎馬;允高晉奏,禁武職[八旗]子弟在隨任省份應試入伍。三十八年
,奉諭賑恤清河等縣及大河、淮安二衛被水州縣災民。
高晉為乾隆時期的治河名臣。四十一年,上疏奏請將江蘇清河段黃河故道改道,以防河水頻頻倒灌洪澤湖,開鑿陶莊北新河,並築攔黃壩(參見黃河改道);完工後,四十二年,乾隆帝作御製《陶莊河神廟碑記》並敕建陶莊河神廟(位於淮安馬頭鎮玉壩村(原名御壩村),今廟已無存)。四十年(1775年)冬季,入覲,乾隆帝以高晉年七十,書榜以賜。四十三年,進駐開封,治理黃河水災,病倒,乾清門侍衛、一等子布彥達賚奉敕帶御醫陳世官趕赴診視。四十三年十二月(1779年1月),在兩江總督任上卒於河南黃河工次,賜祭葬,諡號文端,入祀賢良祠[7],乾隆帝御製《高晉碑文》(翰林平恕恭撰)。《欽定八旗通志:大臣傳九》卷143、《清史稿:列傳九十七》卷310有傳,翰林錢大昕作輓詩。子書麟、廣興、廣厚。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賜詩《賜安徽巡撫高晉》。二十七年,賜詩《御製定清口出水志,詩以示總督尹繼善總河高晉》、《御製木籠示總河高晉作》(載《皇朝通志》,1882)。乾隆四十四年,與胞叔高斌同列入乾隆帝「五督臣」懷舊組詩,乾隆帝在御製文中評論道:「其於治河頗步趨高斌,效其純而去其偏,故無少愆失,凡修防疏築諸事,皆實心經理,當今曉河務者無出其右。……高晉老成敦樸,體用兼優,實督臣中之傑出者」(載《欽定八旗通志》卷首)。
在安徽巡撫任上兼督河務,乾隆十六年(1751)擴建清江浦河署西面的關帝廟;與文學家袁枚交友,乾隆二十年將江寧瞻園的牡丹移贈袁枚的隨園,袁枚贈詩扇答謝(載袁枚《隨園詩話》)。在江南河道總督任上,乾隆二十六年倡捐新建清江浦城隍廟(載李奉翰《南工廟祠祀典》)。在兩江總督任上,乾隆三十七年奏請延聘翰林盧文弨為江寧鍾山書院院長;四十三年奏請延聘翰林錢大昕為繼任院長。高晉性喜戲曲藝術,曾作平話(評話)《五美圖》,在揚州獨步一時;蘇州在揚州藝人王炳文(師從馬文觀),擅蘇州崑曲,兼工弦詞(揚州彈詞),善相法,為高相國(高晉)門客(據《揚州畫舫錄》卷11)。民間有無名氏的《調元樂》雜劇,是為乾隆年間兩江總督高晉祝壽而作,劇演麻姑與眾仙採芝、制曲為兩江祝壽之事(據《傳統戲曲與道教文化》)。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高晉主編《欽定南巡盛典》120卷(記載乾隆帝前四次下江南,有乾隆《御製南巡盛典序》,附有畫家上官周繪寫的插圖一百多幅),薩載等續編,阿桂、傅恆等續合編(有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重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版本)。又編有《南巡名勝圖說》(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藏)。與胞叔江南河道總督高斌先後監製《南河圖説》、《江南河工圖》,輯錄《南巡差案章程》四卷(記載自乾隆十六年至三十年四次辦差乾隆帝南巡之章程,清乾隆刻本;有2018年現代版)。為其父總兵高述明的《積翠軒詩集》(長白高氏家刊本,1739;1767年重刊本由文學家袁枚作序並為詩歌加詳註)校對。為正藍旗漢軍、江南河道總督李宏 (清朝)的《戢思堂詩鈔》作序。
- 高祖高名選(c.1590s-?)。家族原隸內務府鑲黃旗包衣(屬內務府鑲黃旗漢姓滿洲旗人),後入隸鑲黃旗滿洲。「高名選,鑲黃旗人,世居遼陽地方,國初來歸。原隸包衣,於雍正十三年九月奉旨貴妃之外戚著出包衣,入於原隸滿洲旗分,欽此。其子高登永原任直隸兵備道。孫高衍中原任郎中。曾孫高述明原任涼州總兵官,高斌現任直隸總督,高鈺現任江南壽春鎮總兵官。元孫高誠、西寧俱現任員外郎,高晉現任知州,高恆現任主事」(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4)。
- 曾祖高登庸(又高登永,字知遇,c.1620s-?),從龍入關,直隸順廣兵備道(順治朝初設,六年裁,後改大名兵備道,載《畿輔通志:職官》卷60,又參見大順廣道)。
- 祖父高衍中(又高言忠,字承一,1654-1692),內務府郎中兼參領佐領,贈光祿大夫,曾任內務府鑲黃旗包衣第五參領第三旗鼓佐領(據《欽定八旗通志》;繼任佐領陳氏阿麟,其女陳佳氏元配嫁高衍中二子、文淵閣大學士文定公高斌)。祖母李氏(父福建布政使司督糧參政李應昌,籍奉天),封一品誥命夫人。胞兄高執中。
- 父高述明(字東瞻,c.1671-1723),官至甘肅涼州鎮總兵。
- 母朱氏(c.1670s-1747)。其父內務府正黃旗漢軍(屬內務府正黃旗漢姓滿洲旗人)、內務府員外郎兼佐領朱國善(c.1650s-?),曾任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第五參領第三旗鼓佐領(據《欽定八旗通志》)(據載,朱國善墓及一些朱氏家族後代在今河北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清初豐寧系內務府直轄領地)。
- 胞叔文淵閣大學士文定公高斌(1683-1755)。其長女高佳氏,封乾隆帝之慧賢皇貴妃。
- 胞叔高鈺(字其相,1691-1750),受康熙帝之命在粘竿處(尚虞備用處)行走侍從十三年;雍正朝授乾清門藍翎侍衛、蘇州參將;乾隆朝歷任四川川北總兵、山東兗州鎮總兵、江南壽春鎮總兵署理江南提督,誥授驃騎將軍、榮祿大夫。其子高謙(字自牧,號抑齋),工部郎中,著《長大軒詩稿》;高益(字木齋),三等侍衛、浙江處州鎮總兵。
- 姑母高氏,嫁內務府鑲黃旗漢軍、內務府郎中鄧之琮(又鄧智宗),康熙五十二年(1713)任貴州貴西道,其父內務府郎中鄧廣乾;始祖「鄧安明,鑲黃旗包衣旗鼓人,世居瀋陽地方,來歸年分無考,原任驍騎校,其孫鄧廣乾原任郎中」(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7)。
- 姑母高氏,嫁內務府正黃旗漢軍、雍正九年至乾隆四年總管內務府大臣丁皂保(賜諡文恪,1654-1751),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任內務府正白旗第一參領第三管領、內務府正黃旗第四參領第一管領、內務府正黃旗第四參領第二旗鼓佐領(據《欽定八旗通志》);其父舉人丁應元,初在御書房效力,後成玄燁(康熙)的伴讀,累官至內務府郎中,去世後,康熙帝賜京城北清河地塊安葬;長子丁松,內務府鑲黃旗包衣第五參領第四旗鼓佐領、內務府正黃旗第四參領第二旗鼓佐領(卒於任,據《欽定八旗通志》)、內務府郎中,娶孔氏(父衍聖公孔毓圻、孔子第六十七代嫡長孫);次子內務府侍衛丁桂;女丁氏,嫁內務府正白旗滿洲索綽絡氏石璘(又阿哈占),其父總管內務府大臣都圖(其曾孫閩浙總督、禮部尚書德保,德保之女索綽絡氏封乾隆帝之瑞貴人)。丁氏家族始祖丁崇徳,「正黃旗包衣人,世居遼陽地方」(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4)。
- 胞兄圖克善(一)(c.1690s-?)。妻祁氏,一等侍衛七十之女。
- 子果爾敏阿,整宜尉。其女高佳氏三繼嫁宗室依臧阿(養父三等侍衛宗室納宗阿,生父宗室慶福,祖父已革輔國將軍、護軍都統訥音圖,先祖奉恩鎭國公屯齊)。
- 子吉爾敏阿。
- 胞兄高誠(二)(c.1690s-?),乾隆二十六年湖北按察使、長蘆鹽政。妻趙氏(又兆佳氏,胞兄內務府正黃旗滿洲、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趙德昌 (乾隆進士),父護軍參領哈爾敏,胞叔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進士興國 (乾隆進士)(叔侄進士同榜),祖父頭等侍衛兼佐領武什)。
- 子廷麟,乾隆十八年(1753)癸酉科舉人(時隸鑲黃旗滿洲博爾奔察佐領下;博爾奔察(博爾賁察)曾任鑲黃旗滿洲第四㕘領第二佐領,其後任有侍郎髙朴),鹽運使;妻徐氏(胞兄內務府正黃旗漢軍、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進士祥慶;父內務府郎中兼兩淮鹽政普福,與姻戚兩淮鹽政高恆 (清朝)交集;徐氏始祖「徐正,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世居瀋陽地方,來歸年分無考。其元孫四十七原任員外郎,普福現任郎中」,載《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6)。孫兒良慧;曾孫女高佳氏繼配嫁鎮國公奕繕(父宗室綿偲,祖父成哲親王永瑆),其養子宗室載岐。孫兒良禧,後代有進士景綸、世綸、文玉。
- 子廷佩。
- 子慶安。
- 胞兄西寧(三)(1700-?),歷官江寧織造、杭州織造、內務府總管大臣;妻王氏(父候選州同八海)。
- 子仙保。其女高佳氏,嫁正白旗宗室族長、奉恩將軍瑞松(父奉恩將軍慶康,祖父散秩大臣宗室增盛,先祖輔國愨厚公塔拜)。
- 子基厚,江寧織造、杭州織造、北新關監督。
- 子嵩山,山東東昌府知府。
- 子嵩齡。
- 子女高佳氏;配偶楊氏(名不詳;其父鑲黃旗漢軍、體仁閣大學士、直隸總督勤愨公楊廷璋)。
- 胞弟高泰(五)(c.1710s-?)。妻董氏(1714-?;父內務府正黃旗漢軍、康熙五十五年至六十一年總管內務府大臣董殿邦,襲二等輕車都尉,能山水,乾隆初年特授暢春園總管,曾任內務府鑲黃旗包衣第四參領第一旗鼓佐領(繼任者高斌)、內務府鑲黃旗包衣第五㕘領第六旗鼓佐領、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第五叅領第二旗鼓佐領(據《欽定八旗通志》);祖父董得貴,以軍功授騎都尉、二等輕車都尉,首任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第五叅領第二旗鼓佐領(國初編立,據《欽定八旗通志》);堂姑董佳氏封康熙帝之端嬪;後代有咸豐朝總管內務府大臣文豐(1860年殉節於圓明園福海);董氏始祖董文選,「正黃旗包衣人,世居撫順地方,來歸年分無考」(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4))。
- 胞弟高坤(又高崑)(六)(c.1710s-?),拔貢生。嫡妻陳氏(父總領催默爾森額),繼妻富察氏(父三等侍衛傅爾敦)。其女高佳氏(c.1740s-?),繼配嫁鎭國將軍宗室德尊(1747-1818;父散秩大臣、已革奉恩輔國公德郎阿,祖父輔國公瑟爾臣,先祖廣畧貝勒褚英即努爾哈赤長子;原配妻西林覺羅氏,其父鑲藍旗滿洲、西安將軍勤肅公鄂弼,祖父一等襄勤伯鄂爾泰)。
- 胞弟高復(七)(c.1710s-?)。妻祁氏(父內務府員外郎長齡)。[8]
- 胞姊高佳氏(c.1703-?),嫁正藍旗漢軍、二等侍衛胡照(父頭等侍衛、副都統永慶;家族多位成員出任胤祥怡親王府正藍旗包衣佐領;後代有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進士吉惠、光緒二年丙子(1876)恩科進士胡俊章、道光丁未進士增祿、同治癸亥進士守忠、咸豐丙辰進士守正;胡氏始祖胡起龍(又胡添龍),「正藍旗包衣人,世居瀋陽地方,來歸年分無考」(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6))。
- 胞妹高佳氏(1710-1779),嫁內務府正白旗漢軍李維屏(又名黑達塞、赫達色,1709-1765),參領,歷任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第五叅領第三旗鼓佐領(前任有岳外祖父、內務府正黃旗漢軍朱國善)、內務府正白旗包衣第四㕘領第一旗鼓佐領、內務府正白旗包衣第五㕘領第二旗鼓佐領(前任鄭禪寶,系晚清詞人鄭文焯之太高祖)、內務府鑲黃旗包衣第一參領第二管領,卒於任上(據《欽定八旗通志》);祖父雍正元年至九年總管內務府大臣李延禧(卒於任上);堂姊李氏嫁正藍旗滿洲、烏里雅蘇臺將軍勤毅公佟佳氏喜明(父禮部尚書恭簡公常青);胞叔長顯之曾孫道光己丑科進士舒貴;姑母李氏嫁內務府正白旗漢軍佐領尚琳(父內務府總管兼佐領尚志舜、道光帝豫嬪之本生高祖父,曾祖尚大德);李氏始祖李成賢,「正白旗包衣人,世居瀋陽地方,來歸年分無考」(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4))。
- 妻王氏(父正藍旗滿洲、刑部員外郎德林,胞叔刑部、兵部、吏部尚書恭簡公性桂;始祖王國祚,「正藍旗人,世居義州地方,天聰時來歸」(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4))。
- 長子(一)文勤公書麟,都統,征大金川之戰領隊大臣,圖形紫光閣(見紫光閣功臣像),歷任安徽巡撫、兩江總督、湖廣總督、清朝吏部尚書,封一等男爵;妻伊氏(父鑲白旗滿洲、工部郎中音德布)。
- 子吉郎阿,襲一等男爵。妻章佳氏。其子常善。女高佳氏,嫁一等奉國將軍載茂(父奉恩輔國公奕禮,高祖和碩恆恪親王弘晊,太高祖恆溫親王允祺即康熙帝第五子),其子宗室溥鏡。
- 女高佳氏,嫁覺羅官慶(1753-1775;父湖南巡撫覺羅敦福,先祖頭等侍衛覺羅努赫勒、覺羅包朗阿)。
- 子(十二)廣興,任刑部左侍郎兼總管內務府大臣。妻尤氏(胞兄尤璉)。
- 子蘊秀。
- 女高佳氏,嫁正黃旗滿洲覺羅長年(父覺羅玉正,曾祖康熙甲戌科進士覺羅滿保,先祖覺羅索長阿)。
- 子(四)廣厚,乾隆四十三年(1778)進士,官至安徽、湖南巡撫。妻鄭氏(父上駟院郎中鄭恆恩)。
- 子粵訥,員外郎。其女一高佳氏,嫁正藍旗宗室孚馨(父宗室靈傑,胞叔道光戊戌科進士傳臚、武英殿大學士文恭公靈桂,祖父道光丙戌科進士豫本,先祖恭親王常寧即順治帝第五子);女二高佳氏,繼配嫁泰寧鎮總兵、總管內務府大臣宗室志元(父宗室敬敳,祖父肅恭親王永錫,先祖武肅親王豪格)。
- 女高佳氏,嫁鎮國將軍永裕(父諴密郡王弘暢)。
- 女高佳氏,嫁積慶。
- 子(二)成德(1742-1781),甘肅寧朔縣、合水縣知縣。妻趙氏(父正白旗漢軍佐領趙常亮)。
- 子(三)廣平,內閣中書。妻鑲白旗滿洲、桂林府知府折都之女。
- 子素納,直隸布政使。妻圖伯特氏(父正白旗蒙古、武英殿大學士、襲三等義烈公保寧,祖父工部尚書、三等義烈公納木扎勒)。其女高佳氏,繼配嫁正白旗蒙古、烏里雅蘇臺將軍與杭州將軍薩爾圖克氏桂輪(父一等威勇公長齡,胞叔陝甘總督勤襄公惠齡,祖父理藩院尚書納延泰;其女薩爾圖克氏,嫁道光庚戌科進士宗室載肅(父戶部尚書宗室奕紀;母費莫氏,其兄鑲紅旗滿洲、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恩科進士文慶))。
- 女高佳氏,繼配嫁鑲黃旗滿洲、貴州布政使富察氏公峩(父江寧府知府官登,祖父傅德,祖伯父一等敦惠伯傅良,曾祖文穆公馬齊;胞兄乾隆戊戌進士恭泰娶尚氏(父內務府正白旗漢軍、江寧織造、熱河總管尚福海;胞侄女尚佳氏封道光帝之豫嬪))。
- 子(五)廣溥,監生。(六)廣武,主事。(七)字雨亭(?-1768;弟廣德收集雨亭詩稿,袁枚作《雨亭公子遺稿序》,載袁枚《隨園詩話》、《小倉山房文集》卷11)。廣德(字潤亭),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科舉人(時隸鑲黃旗滿洲圖桑阿佐領下,載《欽定八旗通志:文舉》)。
- 女高佳氏,嫁內務府鑲黃旗漢軍王佳氏(亦有魏佳氏一說)德誠(1731-?)(父兩淮鹽政、戶部左侍郎吉慶(字繁齋),監修《兩淮鹽法志》四十卷首一卷,乾隆十三年(1748年)刻本;嫡母尤氏;祖父內務府員外郎常保;胞姊王佳氏,嫁鑲黃旗滿洲鈕祜祿氏訥穆殷(父鑲黃旗滿洲第一參領第四世管佐領哲爾金,祖父一等侍衛、世管佐領顏珠(又延柱),祖姑母鈕祜祿氏封康熙帝之孝昭仁皇后,曾祖一等公遏必隆))。其子乾隆庚子科舉人、知州台弼,孫女王佳氏繼配嫁鑲藍旗宗室綿瀚(過繼給不入八分輔國公永浩,生父多羅貝勒永璦,祖父多羅理恪郡王弘㬙,曾祖和碩理密親王允礽即康熙帝第二子);子恩綸。王氏始祖王宏德,「鑲黃旗包衣管領下人,世居瀋陽地方……曾孫吉慶現任郎中,巡視河東鹽政」(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5))。
- 女高佳氏,嫁鑲黃旗滿洲、乾隆四十年(1775年)乙未科進士費莫氏德昌(父山西巡撫蘇爾德;先祖伊勒慎,首任鑲黃旗滿洲第三叅領第三佐領,「世居薩齊庫地方」,載《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44)。其女費莫氏,嫁鑲黃旗滿洲、給事中鈕祜祿氏圖翰(父世襲一等子爵、漕運總督毓奇,先祖一等弘毅公額亦都),子伊犂、西安將軍薩迎阿)。
- 伯父:高斌(1683-1755),清朝官員,官至大學士、河道總督,清朝的治河名臣。
- 長堂姊:慧賢皇貴妃(1711-1745),高斌之長女,清高宗之皇貴妃。
- 二堂姊:高佳氏,高斌之次女。嫁鑲藍旗滿洲、大學士鄂爾泰二子,鄂實(副都統,殉難於大小和卓之戰,授騎都尉又一雲騎尉世職)。
- 堂兄:高恆(?-1768),高斌之獨子。清朝官員、外戚。官兩淮鹽政,授總管內務府大臣,修建揚州瘦西湖與五亭橋。因侵吞鹽引遭誅。
- 兒女姻親:吉慶,王佳氏,內務府鑲黃旗漢軍人,曾任兩淮鹽政,戶部左侍郎;普福(曾任蘇州織造、兩淮鹽政,正黃旗滿洲人,杭州織造孫文成子),與高恆皆兩淮鹽引案主犯。乾隆33年 高晉奏為奴才對弟高恆不能隨事教導於吉慶普福又不能隨時覺察呈請將奴才交部一併治罪事 故宮051270。
- 長侄:高朴,高恆之長子。清朝官員,因貪墨遭誅,為葉爾羌玉石案之主犯。
- 次侄:高梡,高恆之次子。
- 三侄:高桎,高恆之三子。
- 四侄:高杞,高恆之四子。清朝官員,娶順貴人之姐,鈕祜祿氏。
泗水縣誌(光緒版)之七:卷三·官師志·知縣·雍正紀年
以上關於高晉的兄弟家庭,參見定宜莊、胡鴻保《清代內務府高佳世家的婚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