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書院是歷史上位於四川成都的一個官辦教育機構。[1]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川按察使劉德芳創建錦江書院,招生員100人,其地址位於文翁石室遺址上,成都府學旁。康熙六十年(1721),錦江書院規模擴大。四川提學使方覲又增修了講堂學舍,招生名額也有所擴大。雍正十一年(1733),清政府下令各省省城設立一至二所書院。全國共設立書院22所,其中就包括錦江書院[2]嘉慶十九年(1814),成都知府李堯棟又增修講堂。嘉慶二十四年(1819),四川總督蔣攸銛制定《錦江書院條規十條》。道光年間招生額為150人[3]咸豐時為178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朝廷在全國廢書院、興辦新式學堂,錦江書院停止辦學。學院財產、圖書、校具以及院內師生轉入新辦的四川省高等學堂。院址劃歸成都府中學堂[4]

高白雲楊彥青姜爾常彭端淑李惺張晉生顧汝修敬華南曾在錦江書院教書。[5][1]歷任山長為顧汝修敬華南張晉生侯度姜錫嘏易簡彭端淑等。無秀才舉人及以上資格者,都不得進入錦江書院讀書,而且招生範圍為成都府[6]。錦江書院採用北宋熙寧四年(1071)王安石創立的中央太學三舍之法,即將太學生分為外舍、內舍、下舍三等。一開始入學的學生為外舍,以後每月、每連考試,成績優秀者依次升舍。李調元李榕張雲谷等曾在此讀書。[7]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