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郭沫若獎學金,1980年設立,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紀念首任校長郭沫若、鼓勵品學兼優的學生投身科學事業[1]而設立的獎學金,是該校本科生的最高榮譽獎學金,也被譽為「新中國第一獎學金」。[2]
1980年代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高校一直實行「助困」性質的人民助學金制度[2]。1980年,經中國科學院申請、國務院批准而設立「郭沫若獎學金」,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設立的獎學金,也是首次用個人名字命名的獎學金獎項。[3]
1981年,中科大舉行首屆「郭沫若獎學金」頒獎大會,15名同學獲得首屆「郭沫若獎學金」。[4] 1984年起,評定範圍一般為只包括四年級以後的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2002年後不再評定研究生。[5]
郭沫若獎學金的本金來源於郭沫若的稿費,由中國科學院補足至原款15萬元。初始獎金額度200元,另頒發「郭沫若獎學金」銀質獎章1枚。後提升至500元。1990年代中科院和郭沫若的子女多次注資和捐獻,獎金額度提升為2000元,2007年後,校友會新創基金會提出由校友捐贈注資郭沫若獎學金,獎金提升至10000元。[2]
截至2021年4月,共有40屆1010名獲獎者,其中本科生915名,研究生95名[6]。
郭沫若獎獲得者大部分在本科畢業後赴國內外一流大學和和研究機構繼續攻讀研究生,畢業後活躍於教育、學術、商業等眾多領域。 獲獎人員中有100多位國內外著名大學的教授。前三屆郭獎獲得者中,至少有9人擁有13個國際權威學會會士或院士頭銜。歷屆郭獎得主中,至少有17人擁有23個國際權威學會會士、院士頭銜。[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