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體(也稱為聖體寶血真身體真寶血)是天主教會正教會聖公會路德宗的教條所教導,在基督教聖餐儀式中使用的麵包。與聖餐酒一起,它是聖餐的兩個要素之一。這種麵包可以是發酵的或不發酵的,這取決於不同的傳統。

天主教

天主教視領聖體為與上主結合共融;耶穌基督以他那因聖神而充滿生命、並賦予生命的聖體,以其聖血訂立「新而永久之盟約」,把生命賜給人類。[1]無酵餅是紀念「痛苦之餅」。[2]

東正教

東正教則使用發酵麵餅來做聖體,認為發酵象徵着復活基督

路德宗

路德宗教導聖餐中耶穌基督的真正聖體寶血真實地臨在餅酒中,亦即是當會眾領聖餐(即天主教所指的「領聖體」)時他們可經歷:

  • 真實的餅
  • 真實的酒
  • 主的真身體
  • 主的真寶血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表示,耶穌基督設立聖餐的說話按字面解釋是很明顯直接的,特別那個「是」字(馬太福音26:26-28、路加福音22:14-20、哥林多前書11:23-25)。然而卻因經文內容簡單的緣故出現了各種解釋:如有的說主的體血只是象徵代表(「象徵說」、「代表說」),餅酒才是真實的;另有的說餅酒已「完全變成主的體血」(「變質說」),「只有體血再沒有餅酒」。 [3] 所以聖保羅在《新約》中論到聖餐的話便成為重要補充,他在《哥林多前書》10章16-22節,11章20-34節曾兩次論到這問題,當中10章16節說明:

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

16節所說的餅和杯(酒),乃是要領聖餐的會眾與基督的真身體真寶血有聯絡。「領受」兩字,在希臘文原版新約聖經原文κοινωνία常常含有「實在有份」的意思。路德宗認為,這證明保羅指出餅酒不是象徵或已變成主的體血,而是信徒領受餅酒時真實地藉此媒介同領主的體血,所以路德宗稱此為「實體臨在說」(也稱「真實臨在說」),或稱為「同領說」。另外,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1:27-29說:

因此,無論甚麼人若用不合適的態度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得罪主的身體、主的血了。所以人應當省察自己,然後才吃這餅,喝這杯。因為那吃喝的人,如果不辨明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定在自己的身上的罪了。

路德宗認為這更證明領聖餐者是要按著道理,明白領受餅和酒時是如何與主耶穌的真身體、真寶血有聯絡和關係。按保羅所指,信徒知道凡是吃餅喝酒的信徒,耶穌的體、血都與他們有份,這是救主耶穌親自應許的,所以當領聖餐時若不分辨吃喝是同領餅酒與主的體血,便是吃喝自己的罪(自招審判)了。路德宗認為要努力堅持這個教義,因為上帝是輕慢不得。

所以,路德宗同時否定「象徵說」和一些學者提出的「同質說」,也否定天主教的「變質說」。 [4]

聖公宗

聖公宗認為聖餐是基督所吩咐門徒持續紀念他為我們降生受苦犧牲復活飛昇及直至他再臨的聖禮。全教會在聖餐對上主獻上感恩與讚頌,都是靠賴基督捨己的功勞,「把自己一次獻上為祭。聖餐禮正是體現這藉着基督獻祭得以與他聯合的恩典。」作為聖禮,聖餐禮的外在可見的標記就是遵從基督所吩咐被祝聖、分派予信眾領受的餅和酒。而聖餐禮的內在靈恩乃是上帝給予他的子民所憑着信而領受的基督聖體及寶血。[5]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