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糧食自給率(food self-sufficiency rate)是一項評估國家糧食自給程度的指標。一般有兩種評估方式:第一種是產值型糧食自給率,其使用在規劃農產品貿易之依據,計算方式為利用該年之農產品內銷及外銷價格,推算各項生產及消費農產品價值,再將國內生產農產品總值佔國內消費農產品總值之比率推算。第二種是營養素型糧食自給率,多在非常時期使用,以每年各種糧食標準營養含量,推算各項各糧食國內生產及消費營養值並求出每年的數值,再計算國內糧食生產佔消費之比例得之[1]:19-20。
一個國家的某一商品(如:穀物)的自給率(英語:Self-sufficiency ratio,縮寫為SSR),在取得其商品產量和進出口數量後,能經過一公式計算出來。公式如下:
其中P代表產量,I代表進口,O代表出口。
SSR可以用來計算個別商品、具有相似營養價值的群體商品及所有商品的集結。而在糧食安全的相關內容中,SSR常被用來指稱一個國家依賴其產量來源的程度,而比率愈高,自給率愈高[2]。
國土面積大的國家通常有較高糧食自給率,如以2011年的統計資料為例:加拿大223%,澳大利亞187%,美國130%。其他發達國家的糧食自給情形則分別為:法國121%,德國93%,英國65%,意大利59%,瑞士56%。東亞的情形則為日本37%[3],韓國50%[4]。台灣在2018年的自給率為34.64%[5]。
不同類型的糧食自給率代表的意義略有不同。以價格來推算的糧食自給率,代表的是一個國家國內糧食生產的經濟效益,適用於規劃農業貿易;以熱量推算的糧食自給率,才適合作為農業生產的規劃。另外,因為糧食自給率的估算相當簡化,無法反映熱量以外的營養需求,也無法表現出中間產品(例如供畜牧業當飼料用的穀物)的價值。因此有些國家會將不同品項的糧食自給率作出細分[1]:19-23。例如英國就區分出「傳統食物的糧食自給率」,因為傳統食物較適合當地生產,較能反應一個國家真實的糧食安全程度[9]。
由於糧食自給率常攸關國家安全,因此必要時常會實施應對方法,來解除危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