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省(阿拉伯語:إيالة تونس‎;鄂圖曼土耳其語Eyālet-i Tunus‎),鄂圖曼帝國的一個省份(埃亞萊特)。1574年,鄂圖曼海軍征服突尼斯,終結哈夫斯王朝。1705年,突尼斯獨立,成為鄂圖曼帝國的附庸國。

Quick Facts 突尼斯省 إيالة تونس‎Eyālet-i Tunus, 首府 ...
突尼斯省
إيالة تونس
Eyālet-i Tunus
鄂圖曼帝國
1574年—1705年
Thumb
鄂圖曼突尼斯旗
Thumb
紋章
Thumb
1609年突尼斯省(紅色)在鄂圖曼帝國的位置
坐標:36°48′23″N 10°10′54″E
首府突尼斯城
歷史
歷史 
• 成立
1574年9月13日
• 海珊王朝建立
1705年7月15日
前身
繼承
哈夫斯王朝
侯賽因王朝
今屬於 突尼斯
Close

背景

1534年,鄂圖曼海軍元帥「卡普丹帕夏巴巴羅薩·海雷丁帕夏率軍征服突尼斯。1535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組織由意大利、德國和西班牙組成的歐洲聯軍,在熱那亞共和國海軍上將安德烈亞·多里亞的率領下重新奪回突尼斯,扶植哈夫斯王朝蘇丹重新建國[1][2][3]

1538年,鄂圖曼帝國在希臘普雷韋扎英語Battle of Preveza取得對歐洲基督教聯軍「神聖同盟英語Holy League (1538)」的決定性勝利[4]。1541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率領的阿爾及利亞遠征失敗,西班牙和威尼斯地中海主要的歐洲海軍強國在應對鄂圖曼帝國和北非海盜威脅時越來越吃力。1551年8月,鄂圖曼帝國的德拉古特佔領的黎波里。1556年,的黎波里帕夏德拉古特率軍西征突尼斯,於1558年攻佔凱魯萬[5]皮雅利帕夏與德拉古特還對西班牙地中海沿岸進行突襲,並佔領巴利阿里群島。1560年5月9日至14日,傑爾巴海戰英語Battle of Djerba爆發,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和馬耳他等組成的歐洲艦隊被由皮雅利帕夏率領的鄂圖曼艦隊擊潰,鄂圖曼帝國在地中海的勢力達到頂峰[6]

1569年,阿爾及爾貝勒貝伊烏魯奇阿里英語Occhiali率軍西征突尼斯,並攻佔西班牙殖民要塞英語Presidio戈萊塔和哈夫斯首都突尼斯[7][8]。1571年,唐·胡安率領神聖同盟艦隊取得勒班陀海戰的勝利[9]。1573年,唐·胡安奪回突尼斯,並恢復了哈夫斯的統治[10]。1574年,烏魯奇·阿里重新佔領突尼斯,並將哈夫斯王朝的末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押往君士坦丁堡囚禁,哈夫斯王朝正式滅亡[11][12]

歷史

設立之初

1574年,鄂圖曼帝國重新奪取突尼斯之初,突尼斯屬於烏魯奇·阿里任總督的阿爾及爾貝勒貝伊里克,直至1587年烏魯奇·阿里去世[13]。1587年,原阿爾及爾貝勒貝伊里克被分為多個省份,突尼斯省正式成立[14]。突尼斯省總督稱「帕夏」,設有一個由高級軍官和當地知名人士組成的幕僚會議「底萬」為帕夏提供建議[15][16][17]

迪伊執政

鄂圖曼帝國佔領突尼斯時從阿爾及爾調遣了4000禁衛軍「耶尼切里」駐紮,由高級軍官「阿迦」統帥。耶尼切里阿迦下轄多名低級軍官「迪伊」,每位迪伊統轄百名士兵。鄂圖曼內閣高門並不直接任命突尼斯耶尼切里軍隊的軍官,而是通過其任命的帕夏自行招募[18][19]。1591年,突尼斯迪伊們起義將阿迦推翻,強迫帕夏承認迪伊領袖的權威。迪伊領袖有眾迪伊推舉產生,掌管着突尼斯城的治安和軍事事務,成為突尼斯的實際掌控者。省底萬被解散,在鄂圖曼哈納菲法學家佔主導地位的情況下,一些突尼斯馬立克法學家也被任命到一些關鍵職位以安撫當地輿論。耶尼切里迪伊享有廣泛的自由裁量權,在行使權力時相當自由,但其影響力最初僅限於突尼斯等城市地區[20]。鄂圖曼帝國中央政府儘管仍不時的任命帕夏,但他們均未能取得突尼斯的實權[21]。尤其是在鄂圖曼迪伊(1598–1610年在位)和其女婿優素福迪伊(1610–1637年在位)統治時期,突尼斯一度實現長期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因此迪伊的統治得到了鄂圖曼海盜艦長「卡普丹」以及各地貝伊的支持與依賴[22]。優素福迪伊統治時期,突尼斯的各種利益集團開始出現分裂,包括當地的軍官與士紳,被解散的底萬議員,農村的各個部落,以及遠在君士坦丁堡的蘇丹都開始對迪伊統治不滿。1620年代和1630年代,當地土耳其貝伊設法取得各方的支持,並最終超越迪伊,成為突尼斯的實際統治者[23][24][25]

穆拉德王朝

突尼斯貝伊的崛起可以追溯到1613年就職的穆拉德貝伊。1613年拉姆丹貝伊去世後,其繼任者、曾與優素福迪伊合作的穆拉德貝伊不僅因參與海盜活動而變得富有,而且從鄂圖曼政府獲得了突尼斯帕夏的頭銜,當時這個頭銜仍是禮儀性的,其地位仍然不如優素福迪伊。1631年,穆拉德貝伊去世,其子哈姆達經優素福迪伊同意繼任突尼斯貝伊[26]。1640年優素福迪伊去世後,哈姆達貝伊憑藉當地名流的支持成為突尼斯的實際統治者,標誌着穆拉德貝伊王朝的正式發端。1647年,哈姆達貝伊到達權力巔峰,所有官員均由其任命,並成功控制突尼斯的耶尼切里軍隊。1659年,哈姆達貝伊被鄂圖曼蘇丹穆罕默德四世任命為突尼斯帕夏。哈姆達之子穆拉德二世於1666年繼位,省底萬在其任內恢復運作。1673年,耶尼切里戴伊們再次反叛,但被支持貝伊的一方鎮壓。在內戰中支持貝伊的貝都因部落和突尼斯名流們也因此得到了地位的提升,阿拉伯語恢復為官方使用的語言。不過,為突顯其精英地位以及和鄂圖曼帝國的聯繫,穆拉德王朝在中央政府仍使用土耳其語。1695年穆拉德二世去世後,王朝內部爆發王位繼承戰爭英語Revolutions of Tunis。穆拉德二世的兒子和兄弟,突尼斯的多個迪伊,當地突厥民兵,以及阿爾及爾的迪伊們都參與了這場戰爭。1702年,穆拉德王朝末任貝伊穆拉德三世被耶尼切里阿迦易卜拉欣·謝里夫英語Ibrahim_Sharif_of_Tunis殺害,穆拉德貝伊王朝正式總結。新任突尼斯貝伊易卜拉欣·謝里夫的統治並未得到突尼斯土耳其人的廣泛支持。1705年7月10日,與的黎波里貝伊作戰的易卜拉欣·謝里夫在卡夫附近被阿爾及爾迪伊擊敗並被俘虜[27][28]。西帕希阿迦侯賽因·本·阿里英語Al-Husayn_I_ibn_Ali率殘部突圍並返回突尼斯,於1705年7月15日繼任為新的突尼斯貝伊,開啟了突尼斯又一個貝伊王朝——侯賽因王朝。突尼斯儘管在名義上仍受鄂圖曼帝國統治,但一般被稱為「突尼斯貝伊里克[29][30][31]

政府

突尼斯因遠離鄂圖曼帝國的政治中心君士坦丁堡,卻處在對基督教世界進行的聖戰的前沿,擁有極高的自主權,享有廣泛的行政自治和獨特程度的政治獨立。由迪伊貝伊底萬組成的突尼斯政府能夠獨立於鄂圖曼蘇丹而與歐洲國家締結和平條約和商業協議。建制之初,貝伊負責每年率軍兩次對突尼斯腹地各部落進行巡視(稱麥哈拉),主要任務在全國範圍內徵收貢賦,並確保各部落與內陸地區的安定,保證突尼斯政府對領土的管理[32]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