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塔萊薩
巴西塞阿拉州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塔萊薩[1](葡萄牙語:Fortaleza,直譯:「城堡」或「堡壘」,巴西葡萄牙語發音:[foɾtaˈlezɐ])是巴西北部重要經濟城市。塞阿拉州政府所在地及重要港口。2021年都會區人口約416萬人,被認為是巴西北部地區僅次於利斯菲、薩爾瓦多之外的重要城市,旅遊業亦甚發達。
福塔萊薩 Fortaleza | |
---|---|
城市 | |
Município de Fortaleza | |
福塔萊薩的穆庫里皮泳灘 | |
綽號:Fortal | |
格言:"Fortitudine" | |
在塞阿拉州的位置 | |
坐標:3°43′6″S 38°32′34″W | |
國家 | 巴西 |
地區 | 東北部 |
州 | 塞阿拉州 |
成立 | 1726年4月13日 |
面積 | |
• 市轄區 | 312.353 平方公里(120.600 平方英里) |
• 都會區 | 7,440.053 平方公里(2,872.621 平方英里) |
海拔 | 21 公尺(69 英尺) |
人口(2021年) | |
• 市轄區 | ▲2,703,391人 |
• 排名 | 全國第5 |
• 密度 | 8,654.92人/平方公里(22,416.1人/平方英里) |
• 都會區 | ▲4,167,996 |
• 都會區密度 | 560.21人/平方公里(1,450.9人/平方英里) |
時區 | BST(UTC-3) |
HDI | ▼0.754–高(2010年) |
網站 | Fortaleza, Ceará |
歷史
福塔萊薩的歷史始於1500年2月2日,西班牙人比森特·亞涅斯·平松登陸該地。但由於《托德西利亞斯條約》,這一發現並未經官方認可。殖民化始於1603年,葡萄牙人佩羅·科埃略·德索薩建造了聖蒂亞戈要塞並建立了名為新里斯本的殖民地。1612年戰勝法國人後,馬丁斯·蘇亞雷斯·莫雷諾將要塞擴大並更名為聖塞巴斯蒂昂[2]。
1630年,荷蘭入侵巴西東北部並於1637年佔領聖塞巴斯蒂昂,開始對塞阿拉進行統治。1644年,要塞在戰鬥中被毀[2]。1649年8月19日,馬蒂亞斯·貝克主持荷蘭西印度公司在帕熱烏河畔重建的要塞正式開張。1654年,在伯南布科失利後,荷蘭人將要塞交予葡萄牙人,後者將其更名為福塔萊薩[3]。
1726年,福塔萊薩正式建村。1799年,成為塞阿拉州首府[4]。
19世紀,福塔萊薩在棉花工業的支持下成為塞阿拉的中心。1824年,福塔萊薩一度成為赤道聯邦的一部分。1846年至1877年,福塔萊薩經歷繁榮期,經濟和基礎設施得以發展。
隨着1910年代大量農村人口進口城市,福塔萊薩成為巴西第七大城市。
在50年代和60年代之間,福塔萊薩的經濟增長超過了100%。1954年12月,城市的第一所大學塞阿拉州聯邦大學(葡萄牙語:Universidade Federal do Ceará, UFC)在此成立[5]。
80年代,福塔萊薩的人口超越利斯菲,成為了巴西東北部第二大的城市。
圖片
氣候
福塔萊薩具有典型的熱帶氣候,特別是熱帶乾濕氣候,高溫和高濕度貫穿全年。然而,這些條件通常是由宜人的從海洋吹來的風緩解。平均氣溫並沒有太大區別貫穿全年。12月和1月是最熱的月份,高31°C(88°F)和低25°C(77°F)。雨季跨越2月至5月(當地稱為「冬天」由於下雨,而不是溫度),在3月和4月雨量尤其驚人。年平均氣溫為27°C(81°F)。在福塔萊薩相對濕度為77%,平均年降雨量為1,378.3毫米(54.26in)。
福塔萊薩的天氣是獨特的,有在首六個月(1月至6月)通常下雨。在此期間,相對濕度高。8月至12月福塔萊薩的氣候通常是非常乾燥的,降雨很少。
福塔萊薩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38 (100) |
37 (99) |
37 (99) |
37 (99) |
37 (99) |
37 (99) |
37 (99) |
37 (99) |
37 (99) |
37 (99) |
37 (99) |
37 (99) |
38 (100) |
平均高溫 °C(°F) | 30.5 (86.9) |
30.1 (86.2) |
29.7 (85.5) |
29.7 (85.5) |
29.1 (84.4) |
29.6 (85.3) |
29.5 (85.1) |
29.1 (84.4) |
29.2 (84.6) |
30.5 (86.9) |
30.7 (87.3) |
30.7 (87.3) |
29.9 (85.8) |
日均氣溫 °C(°F) | 27.6 (81.7) |
26.7 (80.1) |
26.8 (80.2) |
26.6 (79.9) |
26.3 (79.3) |
25.9 (78.6) |
25.7 (78.3) |
25.9 (78.6) |
26.3 (79.3) |
27.5 (81.5) |
27.6 (81.7) |
27.7 (81.9) |
26.7 (80.1) |
平均低溫 °C(°F) | 24.7 (76.5) |
23.2 (73.8) |
23.8 (74.8) |
23.4 (74.1) |
23.4 (74.1) |
22.1 (71.8) |
21.8 (71.2) |
22.6 (72.7) |
23.4 (74.1) |
24.5 (76.1) |
24.4 (75.9) |
24.6 (76.3) |
23.5 (74.3) |
歷史最低溫 °C(°F) | 21 (70) |
13 (55) |
16 (61) |
15 (59) |
20 (68) |
17 (63) |
17 (63) |
17 (63) |
18 (64) |
20 (68) |
20 (68) |
20 (68) |
13 (55)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129.6 (5.10) |
215.6 (8.49) |
338.6 (13.33) |
348.1 (13.70) |
226.1 (8.90) |
160.1 (6.30) |
91.4 (3.60) |
31.2 (1.23) |
22.8 (0.90) |
15.6 (0.61) |
13.4 (0.53) |
49.8 (1.96) |
1,642.3 (64.65)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14 | 18 | 23 | 22 | 22 | 16 | 13 | 8 | 9 | 6 | 7 | 9 | 167 |
平均相對濕度(%) | 78 | 80 | 83 | 83 | 82 | 80 | 78 | 75 | 74 | 73 | 73 | 78 | 78 |
月均日照時數 | 217.0 | 178.0 | 148.8 | 153.0 | 207.7 | 240.0 | 263.5 | 167.4 | 282.0 | 297.6 | 282.0 | 257.3 | 2,694.3 |
數據來源1: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6], Hong Kong Observatory (sun only 1961-1990) [7] | |||||||||||||
數據來源2:Weatherbase (record highs and lows, humidity)[8] |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