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番郡中國漢代郡名。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以東夷真番之地置。郡治在霅縣,「霅」古音同「首」[1]。 首爾所在的真番郡後來為魏晉時期的帶方郡。其境北隔載寧江(帶水)與樂浪郡為鄰,西至黃海,東接臨屯郡,南臨辰韓部落,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朝鮮黃海南道黃海北道開城工業地區一帶。屬幽州刺史部。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併入樂浪郡。東漢末,公孫康以真番郡故地置帶方郡西晉末帶方郡為高句麗佔據。

Thumb
漢四郡
Quick Facts 真番郡 別名:真籓、帶方郡, 歷史 ...
真番郡
別名:真籓、帶方郡
歷史
 • 行政中心霅縣
歷史 
• 成立
前108年(西漢)
• 廢除
前82年(西漢)
地望:朝鮮黃海南道黃海北道、韓國京畿道
Close

郡名起源

真番、臨屯皆為朝鮮之鄰近部落,並非朝鮮領地。戰國末年,燕國勢力曾到達真番一帶。《史記》常以朝鮮、真番並舉:「東綰穢貊、朝鮮、真番之利。[2]」「自始全時,嘗略屬真番、朝鮮,為置吏,築鄣塞。[3]」燕國人衛滿建立衛氏朝鮮後,真番、臨屯皆臣服於朝鮮。「(衛)滿得兵威財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臨屯,皆來服屬,地方千里。[3]」「燕丹散亂遼閒,滿收其亡民,厥聚海東,以集真籓,葆塞為外臣[4]。」

《史記》云:「真番旁辰國[5],欲上書見天子。(朝鮮)又擁閼不通。」真番、辰國使臣遣使入漢要通過朝鮮,可知真番在朝鮮之南、辰國之北。朝鮮阻撓真番、辰國使臣入貢,成為漢武帝發兵滅朝鮮的原因之一。

建置沿革

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朝廷在東濊、臨屯之地設立了蒼海郡,欲以阻絕朝鮮與匈奴的聯繫。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武帝滅衛氏朝鮮,在沃沮、朝鮮、真番、濊貊之地置玄菟、樂浪、真番、臨屯四郡(韓國學者稱之為漢四郡)。

真番郡初置時領十五縣,治霅縣[6]。今其地可考者有八縣:

More information 縣名, 守尉治所 ...
縣名 守尉治所 縣治所在地 異名 備註
霅縣 郡治 韓國首爾一帶[1]
含資縣 朝鮮黃海北道瑞興郡
帶方縣 東漢帶方郡治 朝鮮黃海北道鳳山郡石城裏古唐城[7]
海冥縣 朝鮮黃海南道海州市一帶 海桓(新莽
列口縣 朝鮮黃海南道殷栗郡大同江入海口南岸 列水入海處得名。
長岑縣 朝鮮黃海南道長淵郡北
昭明縣 真番都尉治所[8] 朝鮮黃海南道信川郡北 南新(晉代
提奚縣 朝鮮黃海北道平山郡西南 提翼[9]
Close

霅縣與其餘無考的七縣為開辰國北部所置。《三國志》魏志馬韓傳云:「從事吳林以樂浪本統韓國,分割辰韓八國以與樂浪。」韓國學者李丙燾認為,此處「辰韓八國」可能就是真番郡南部沒入辰國的八縣,包括霅縣[10]

Thumb
毌丘儉伐高句驪刻石

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罷真番郡,以北部七縣入樂浪郡,隸屬於南部都尉。霅縣及其南部無考的七縣可能於此時沒於辰國,後入馬韓。獻帝建安中,割據遼東的公孫康分樂浪郡屯有縣以南地置帶方郡[11],轄帶方、列口、長岑、昭明、含資、提奚、海冥七縣[12],即西漢時真番郡北部故地。

齊王正始年間,魏國遣毌丘儉等伐辰韓,恢復了對臨屯郡故地的統治,東濊、辰韓諸部落多由帶方郡管轄。西晉太康中改昭明縣為南新縣[13]晉愍帝建興二年(314年),帶方郡沒入高句麗。此後中原王朝在朝鮮半島的直接統治暫時中斷,直至唐代初年滅高句麗。

註釋及徵引文獻

參考書目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