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東南毗鄰上海市,南面毗鄰浙江省,西面毗鄰安徽省,北面毗鄰山東省,介於東經116°18′~121°57′,北緯30°45′~35°20′之間[1]。全省面積10.26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1%;境內地勢平坦,是中國地勢最低的省,整體特徵為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向東傾斜。[2]
江蘇省東面毗鄰黃海,海岸線長954千米[1];地跨長江、淮河南北,水系發達,水域面積佔比居全國之首,有「水鄉江蘇」之稱[3]。由於地理上跨越中國南方和北方,江蘇省的氣候、植被同時具有中國南方和北方的特徵。[4]
地域
江蘇省地處中國大陸東部沿海地區中部,長江、淮河下游,東瀕黃海,北接山東,西連安徽,東南與上海、浙江接壤,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跨北緯30°45′~35°08′,東經116°21′~121°56′,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11%。全省可分為蘇南、蘇中、蘇北三個地區。[5]
蘇南是指江蘇省南部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和南京五市[6][7]。傳統蘇南地區是指江蘇省長江以南地區的南京到上海一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於2013年4月25日公佈的《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規劃》是中國第一個以現代化建設為主題的區域規劃[8]。
蘇中地區是指江蘇省中部揚州、南通和泰州三市[6][7]。廣義的蘇中屬於蘇北的一部份,是指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區,今天的崇明、六合、江浦 、揚中都是曾經的蘇中地區。揚中市原屬蘇北地區,被劃入鎮江後才歸入蘇南地區。崇明則在1958年底劃入上海[9]。
蘇北指長江以北的江蘇省,與蘇南相對。傳統意義上的蘇北指代江蘇省操江淮官話的揚州、淮安、南通、鹽城、泰州的淮河故道以南,長江以北的江淮之間地區,這些地方是傳統的「南方」地區,而非連雲港、徐州、宿遷等操中原官話的「北方」地區;中國政府官方表述的蘇北包括江蘇省北部的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5個省轄市[6][7]。
地質
江蘇省的地質構造,一般認為以盱眙—響水深斷裂帶為界,劃分為南、北二區。北區形成於太古代,構造比較穩定,是華北古陸的東南邊緣部分,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岩層則多缺失,說明成陸以來,以隆升為主;南區是揚子古陸的最東端,形成於上元古代,自震旦紀以來各地質時代的岩層發育完整,說明自上元古代成陸以來,以沉降為主。[10]
江蘇省地質災害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為主,極端氣候、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為主要因素,發生時間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2008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432萬元[11]。此外,江蘇地處華北、華南兩大地震區的交接部位,分屬郯城~營口強震帶的南段,揚州~銅陵中強地震帶和上海~上饒地震帶的東北段,是一個中等強度地震活動區[12]。據史料和近代地震儀器記錄分析,江蘇省全省(含部分黃海海域)自漢文帝元年(前179)至1987年共發生大於4.75級的地震56次,其中1949年至1987年共發生8次,最高震級為6.0級[12]。清康熙七年(1668)7月25日,山東郯城發生8.5級地震,江蘇全省均遭波及,其中蘇北地區遭到嚴重破壞。贛榆縣城崩,壓死人無數;宿遷文廟、縣城倒塌,震死五六百人[13]。
地形
江蘇省地形以平原為主,屬於長江和淮河的沖積平原,主要有長江下游兩岸的蘇南平原(包括太湖平原和高沙土平原,均屬於長江三角洲)、江淮之間的江淮平原(里下河平原)、淮北地區的黃淮平原和東部濱海平原等,這些平原之間連為一片,面積約7.06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68.8%。全省的地勢總體上相當低平,是中國地勢最為低平的省區,絕大部分地區海拔不到50米。[14]
與大片遼闊的平原形成鮮明對照,丘陵和低山僅僅孤立地散落於江蘇省的西南部的南京、鎮江、盱眙、東北角的連雲港附近以及太湖附近,佔全省面積的14.3%。省內主要山脈有老山山脈、寧鎮山脈、茅山山脈等。連雲港雲台山風景區境內的花果山(雲台山)玉女峰為全省最高點,海拔624.4米。境內著名山峰還有紫金山、湯山、棲霞山、青龍山和茅山等。[15]
江蘇沿海共有大小海島13個,地理位置最北的為平島,最東的為平島東礁(平島與山東省爭議),最西的為秦山島,最南的為開山島。東西連島是江蘇最大的基岩海島,陸域總面積5.548平方公里。江蘇長江口的永隆沙和興隆沙為沙積海島,是由江心暗沙淤漲而成。[16]
水系
江蘇省境內水系發達,有長江、淮河、沂沭河三大水系,水面面積達1.73萬平方公里,水面所佔比例居全國各省之首。其中尤其以長江以南的太湖平原和江淮之間的里下河平原最顯著,大大小小的河流形成蛛網狀,分佈極為稠密,為大面積的水網密集地帶。[17]
長江是江蘇省最大的河流,呈東西向橫穿江蘇省,省境內長度400多公里,將江蘇省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在江蘇省境內,長江的支流有江蘇省西南部的秦淮河,在南京市匯入長江。淮河在歷史上曾經流過江蘇省中北部,注入黃海,不過,自1194年以後黃河奪取淮河河道入海,雖然黃河在1855年又再度向北注入渤海,但是淮河已經無法經由原道入海,而是主要由洪澤湖、高郵湖、京杭大運河注入長江。此外還有沂河、沭河、新沭河、秦淮河等。[17]
除了天然河流以外,江蘇省的人工河道也極為眾多,包括中運河、裏運河、大運河等。其中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達690公里,江蘇省有8座地級市均位於京杭大運河沿線,佔全部地級市數量(13個)的60%以上,孕育了蘇州、淮安、無錫、鎮江、揚州、徐州六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此外,江蘇省著名的人工河道尚有蘇北灌溉總渠、通揚運河等。[17]
江蘇省也是中國淡水湖泊最為集中的省份之一,有大小湖泊290多個,全省湖泊總面積達到6853平方公里,湖泊率為6%,居全國之首。其中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太湖和洪澤湖,分別名列中國五大淡水湖的第三和第四位;面積在100~1000平方公里的有高郵湖、駱馬湖、石臼湖、滆湖、白馬湖和陽澄湖;面積在50~100平方公里的有長蕩湖、邵伯湖、澱山湖、固城湖。這些湖泊不僅是重要的水源地和各種水產品的產地,擁有重要的航運價值,對於地勢低洼的江蘇省,在調蓄洪水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18]
氣候
江蘇省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氣候分明。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以北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中、南部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19]
江蘇全省年平均氣溫在13至16℃之間,1月為-2~4℃,7月26~30℃。2008年,全省年平均氣溫15.5℃,自北向南遞增,其中淮河以北地區為13.2℃。由於淮河以南地區連續近一個月的歷史罕見持續暴雪冰凍天氣,全年氣溫為2000年來第二低值。其中春季、秋季氣溫偏高。年降水量時空分佈不均,變化起伏大。[20]
江蘇省年平均降水量為782~1150毫米,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南部多於北部,沿海多於內陸,淮北內陸地區的徐州和宿遷低於800毫米。各季節降水不均,夏季盛行東南季風,降水量佔全年的40%~60%,冬季降水較少。淮河以南的10個城市每年初夏時節均有持續1個月左右的梅雨季,梅雨季節的降水量是淮河以南地區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淮河以北地區則沒有顯著梅雨季。[20]
江蘇省主要災害性天氣有風災、雷暴、霧霾、冰災等[21] ,除此之外,由於受氣候異常因素影響,還會出現雪暴、寒潮、高溫、冰雹、暴雨洪澇、乾旱等災害[22][23]。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全年因氣象災害死亡85人,農田損失面積1318831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5.66億元。「十五」期間,江蘇省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497.5億元,平均每年100億元,損失佔GDP的平均比例為0.55%。而至2009年,全省因災損失佔GDP的比例降低到0.16%[24]。
資源
江蘇省已發現礦產資源79種[3]。其中能源礦產主要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非金屬礦產有鹽岩、硫、磷、水晶、藍晶石、寶石、金剛石、石英礦、大理石、石膏等,金屬礦產有鐵、銅、鉛、鋅等。淮陰鹽場是全國大型鹽場之一,地質儲量達4000億噸。[26]
江蘇省水資源豐富,年地表徑流量為249億立方米、過境水量達10254億立方米。海洋水產資源也十分豐富,海洋漁場15.4平方千米,有呂四、海州灣等大型漁場,經濟魚類近40種。[26]
2011年末全省設立自然保護區31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自然保護區面積56.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1.1%,國家生態市(縣、區)達到17個。[15]
江蘇省境內的中國特有植物有秤錘樹、大血藤、明黨參、山拐棗、牛鼻栓、寶華玉蘭等,其中秤錘樹是江蘇特有樹種[27]。江蘇處地喜馬拉雅-秦嶺-伏牛山-淮河分界的東端,由於缺少天然屏障,省內東洋界和古北界的動物相互滲透,沒有明顯的分界[28]。江蘇動物資源有淡水魚類約130種,海洋魚類約140種,兩棲類22種,爬行類56種,鳥類432種,獸類82種,軟體動物約275種,還有甲殼類、昆蟲等其他無脊椎動物[29]。
書籍
- 趙媛, 江苏地理,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09-01 [2017-04-07], ISBN 97873031316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8)
- 單樹模; 王庭槐, 江苏省地理,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86
- 南京大學地理系, 江苏农业地理,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78
- 王越, 美丽江苏(读酷高清插图版), 北京新學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2014 [2017-04-10], ISBN 75094101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0)
-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苏省志:地理志,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9 [2017-04-07], ISBN 78064326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0)
-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苏省志:土壤志,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1 [2017-04-07], ISBN 7-80643-7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0)
-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苏省志:地质矿产志,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9 [2017-04-07], ISBN 7-5345-297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0)
-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苏省志:地震事业志,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6 [2017-04-07], ISBN 7-80519-5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0)
-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苏省志:气象事业志,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6 [2017-04-07], ISBN 7-5345-2067-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0)
-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苏省志:生物志 动物篇,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5 [2017-04-07], ISBN 78064326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0)
-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苏省志:生物志 植物篇,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5 [2017-04-07], ISBN 7-80643-818-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0)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