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尼拉砲擊事件芬蘭語Mainilan laukaukset,俄語:Майнильский инцидент),也有文獻翻譯為「曼尼拉砲擊事件」,為是一起發生於1939年11月26日的軍事事件,事件中蘇聯紅軍砲擊芬蘇邊界上的俄羅斯村莊麥尼拉俄語Майнило(鄰近貝爾盧斯特羅維俄語Белоостров),並對外宣稱攻擊行為是由芬蘭所為,且砲擊造成了蘇聯方面的人員傷亡。經由這次假旗行動蘇聯成功製造了入侵芬蘭戰爭藉口,並於砲擊後四天發動冬季戰爭[1][2]

Thumb
麥尼拉(Mainila)在卡累利阿地峽上的位置,圖為戰前的芬蘇國界。

背景

蘇聯與芬蘭間簽有兩項主要的互不侵犯條約,分別是1920年簽訂的《塔爾圖和約》與於1932年首次簽署、1934年更新延長的《蘇芬互不侵犯條約》。此外,兩國亦均是國際聯盟的成員[2]。就入侵芬蘭一事上,蘇聯政府期望尋求一項正當的戰爭藉口以合理化發動侵略戰爭的行為。早在同年8月底時,納粹德國便自導自演了格萊維茨事件以為入侵波蘭製造藉口[1]。此外,蘇聯於1938年3月至1939年間舉行的兵棋推演亦假定了在麥尼拉這個位於邊界上的村莊發生的事件將會引發兩國的全面戰爭[3]

事件經過

1939年11月26日,蘇聯紅軍向麥尼拉發射了七發砲彈,國界另一邊的芬蘭觀測站觀測到了其中三發。觀測站人員估計砲彈大約在距邊界800公尺處的蘇聯國土內爆炸[4]。事件發生後,芬蘭方面提議兩國共同調查原委,但遭蘇聯方面拒絕;後者更於11月29日斷絕與芬蘭的外交關係[5]

蘇聯共產黨領導人安德烈·日丹諾夫的私人檔案庫中的文件強烈暗示整起事件均是由蘇聯官方一手策劃,目的在於將芬蘭描繪為發動攻勢的入侵者[6]。芬蘭方面則拒絕承擔任何責任,宣稱發動砲擊的是蘇聯軍隊。駐紮在邊界附近的芬軍砲兵連的戰爭日誌顯示麥尼拉不在任何芬蘭砲兵部隊的射程之內;他們先前即為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而撤往內陸[7]

蘇聯隨後毀棄《蘇芬互不侵犯條約》,並於1939年11月30日向芬蘭發動了冬季戰爭的首波攻勢。

事件後續

事件發生後,芬蘭方面隨即展開調查;調查結果認為砲擊當時沒有任何一門芬軍火炮或迫擊砲有足夠的射程能對麥尼拉實施砲擊。芬蘭元帥英語Field marshal (Finland)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早先已命令砲兵部隊撤離邊境[4]。芬蘭邊境警衛同時作證宣稱他們聽到炮聲是從蘇聯那裏傳來的[2]

俄羅斯歷史學家帕維爾·阿普特卡爾(Pavel Aptekar)在分析前蘇聯軍事檔案後發現事件發生時駐守在麥尼拉地區的部隊並未回報任何人員傷亡,這使他認為砲擊事件完全是蘇軍自導自演[8]

戰後蘇聯最高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曾寫道砲擊事件是由炮兵元帥格里戈里·庫利克所策劃的[9]。1994年,時任俄羅斯總統鮑利斯·葉爾辛更進一步承認冬季戰爭是一場侵略戰爭[10]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