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歷史教科書編纂會(日語:新しい歴史教科書をつくる会)建立於1996年12月,是為促進日本民族主義歷史教育而成立的機構[1]。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是該會領導人[2]。成立者包括西尾幹二藤岡信勝等學者。

Thumb
新歷史教科書編纂會的成員在靖國神社前掛起標語,要求「給孩子們正確的歷史教科書」

所編歷史教科書內容(2005年版)

以下翻譯自新歷史教科書編纂會從日語譯成英語的版本[3]

1937年8月,兩名日軍官兵在中國的外國資本樞紐上海被射殺。事件發生後,日中之間的敵對關係加深。日軍官員認為,如果佔領中華民國首都南京[註 1],就可以讓蔣介石投降;而在當年12月便成功佔領。日軍殺死、殺傷了許多中國軍人和平民,這就是南京事件。有許多文獻懷疑南京事件的實際死亡人數,這個問題至今仍在激烈討論。

1937年7月7日,有日軍士兵在北京城外的盧溝橋附近巡邏時遭到槍擊。第二天,事件升級成日中兩軍的衝突。盧溝橋事件的影響並不嚴重,但當中國政府命令部隊開進後,日本決定向中國派出更多部隊。這一系列事件引發了一場長達八年的戰爭

這場戰爭給亞洲人民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其中,日軍在中國造成的傷亡損失是極大的。日軍每佔領一個東南亞國家,便在當地建立軍政府。當地的獨立派人士為擺脫西方殖民者的統治而和軍政府合作。但當日方要求當地人民學習日語、拜謁神道教神社時,卻總是遭到抵抗。反日武裝組織和同盟國合作打游擊戰,而日軍對其強烈反攻。在這些戰鬥中,包含平民在內的許多人喪生。當日軍的糧食供給不足,勝利的天平不再向日本傾斜時,日軍會要求殖民地人民出苦力做苦活。戰爭結束後,日本向這些國家支付賠款,後來又因為提出在亞洲重建正義的大東亞共榮圈的設想被批評。最後日本戰敗,部隊從亞洲其他國家撤離,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間各殖民地自行先後獨立。一些日軍士兵仍留在其他國家,為那裏的獨立鬥爭做出貢獻。日本向南發兵,起初是為了獲得豐富的資源,但也是為了激勵亞洲各地早期的獨立運動。

公眾反應

該會於2001年6月出版圖書,至2004年6月已售出60萬部[6]。儘管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但這些圖書並未普及,僅僅局限於東京附近的一些私立學校[7]

參見

註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