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中文維基百科編輯者「折毛」偽造200多篇古俄羅斯歷史相關條目的行為被集中揭露。該系列偽造事件被視作是開源網絡史上最大規模的惡作劇之一,並引發了公眾對維基百科公信力質疑。折毛通常基於真實存在的人或事偽造條目,並使用機器翻譯理解俄文資料,精心編造細節以填補翻譯中的空白。為了讓偽造的細節更真實,折毛屢次擴充與以往偽作相關的條目。經調查,折毛至少約2010年就開始對清朝歷史相關條目,2012年開始涉及古俄羅斯歷史相關條目,內容主要關於中世紀斯拉夫國家間的政治互動。十多年間,折毛冒充「俄羅斯歷史學者」的「權威身份」,並註冊分身,得到維基百科社群信任,逃脫審查機制

Quick Facts 日期, 持續時間 ...
折毛事件
對維基百科的破壞的一部分
Thumb
折毛偽造的維基百科條目「韃靼大起義」中的虛構地圖,不反映真實歷史資訊[註 1][註 2]
日期2009年[註 3]—2022年6月
持續時間12—13年
地點維基百科
類型虛構歷史
主題以維基百科古俄羅斯條目為主
參與者折毛
結果
影響維基百科的信譽與權威遭到質疑和打擊
Close

2022年6月中旬,中國大陸小說作者「伊凡」在問答網站知乎的貼文中揭露了這一騙局。其起先對折毛建立的中文維基百科條目「卡申銀礦」深感興趣,但在查證後發現參考文獻的紕漏。6月17日,管理員封鎖了折毛的中文維基百科帳戶,並同其他志願者清理相關條目。翌日,折毛在其英文維基百科的個人頁面發佈「道歉信」。

偽造過程和手段

Thumb
「折毛」主編的中文維基百科條目「遠東華人強制流配」使用的圖片。該條目曾經被維基百科社群評為「典範條目」,後被翻譯至維基百科的多個語言版本
Thumb
Thumb
左為中文維基百科條目「卡申銀礦」在2022年6月16日的版本,右為英文維基百科條目「博羅夫斯克圍城戰」(Siege of Borovsk)在2022年5月17日的版本

折毛自2019年6月在維基百科註冊以來,在中文維基百科上建立了206個條目,進行了4,800次編輯,寫下上百萬字。中文維基百科社群把其中三篇主編條目評為「優良條目」,一篇(遠東華人強制流配)評為「典範條目」[註 4],它們後來被翻譯到英文阿拉伯文俄文維基百科[2][3][4][5]。透過機器翻譯,折毛在英文及俄文維基百科上建立了部分條目[4]。折毛編撰的條目大多關於古俄羅斯歷史[6][7]。這些條目都參照了參考資料,但有些是虛假的。例如,折毛參照索洛維約夫的《自遠古以來的俄國史俄語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с древнейших времён》中譯本——這本書的確存在,但折毛參照的中譯本卻不存在[2][4];又如,折毛將卡申銀礦的第三條參照文獻標註為265頁,但這本書只有176頁[4][7]。同時,折毛還透過自製地圖、自製統計圖表、使用偽相片等方法,使條目的細節更為完善[8][9]。折毛偽造的最長條目是17世紀對俄羅斯產生深遠影響的三次韃靼大起義,並配有自己繪製的地圖,其長度將近小說《大亨小傳》;另一篇條目介紹了所謂俄羅斯考古學家發現的罕見硬幣[2]

經中文維基百科社群調查,折毛的前帳號為「好學的菜鳥」,自2010年起對「謝振定」和「蘇四十三起義」等清朝歷史相關條目造假。兩年後,該帳號開始虛構亞歷山大一世的內容,並將偽造範圍擴充到近代俄羅斯歷史,內容主要圍繞着中世紀的斯拉夫國家。同時,折毛的另一個前帳號自2015年起用於造假俄羅斯帝國史。折毛後來承認,其偽造的文章是為了填補最初捏造的空白。[3][4]

折毛以冒充學者身份的方式獲得維基百科社群的信任,如自稱父親是駐俄羅斯外交官,自己是莫斯科國立大學歷史系副博士,嫁給了一個俄羅斯人[7][9],其個人資料中包括其虛構的丈夫提出有關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聯署請願[2][7]。同時,折毛還擁有至少四個分身(中文維基百科社群稱之為「傀儡帳戶」)。其使用這些帳號自導自演,與主帳號互動[2][4]。基於以往的貢獻,折毛被授予IP封鎖豁免權限和巡查豁免權限,前者意味着其不會受到IP封鎖等干擾,後者意味着其建立的頁面無須再經過巡查機制的檢查[4]。折毛被眾多維基百科用戶奉為該領域權威,並收到各類星章(維基百科用戶贈予的榮譽)[4][7]

「人人可編輯」是維基百科的核心,這意味着維基百科用戶可以隨時建立或修改條目。維基百科要求其用戶編輯時儘量參照可供查證的權威資料,以保證條目內容的中立性和可靠性。此外,巡查多針對新建的條目,並且僅是檢查條目是否抄襲,以及是否有適當的來源。後續修改的準確性大都只能依靠編輯者的自覺。在中文世界中,關注古俄羅斯歷史的人不多,涉及古俄羅斯的書籍非常少,相關文獻寥寥無幾。很多人不熟悉俄語,考證相關資料時只能憑藉機器翻譯,難度很大,更傾向於直接假定這些內容可信。折毛所撰條目參考文獻很「充足」,並有良好的聲譽,「讓人難以起疑」。[2][4][7]

發現

2022年6月中旬,中國大陸網友「伊凡」在創作小説《羅斯君王》時查詢到中文維基百科一篇名為「卡申銀礦」的條目,被其中的細節吸引。這篇條目的內容包括銀礦的社會歷史、土壤成分、提煉過程[2][7][10]。出於謹慎,伊凡將這個條目發給自己所在的歷史討論群中詢問。一位群友認為「那是很假的東西」,與俄羅斯歷史不符,隨後開始尋找相關的資料,但始終沒有找到這座銀礦的記錄。在證實卡申銀礦確實不存在之後,伊凡在群里提醒大家不要相信。隨後另一群員指出,卡申銀礦條目建立者折毛寫的其他維基百科條目可能有問題:許多條目比俄文和英文維基百科更詳細,很多事件和人物並不存在,夾雜在真實歷史之間;有些看似正常的部分存在許多細節錯誤。後來,為避免其他人上當受騙,伊凡將折毛造假的訊息發佈到問答網站知乎[2][3][4]

事情被轉發到中文維基百科志願者互聯交流群(簡稱「互聯群」)後,出於折毛良好的聲譽,很多群員對折毛寫的條目深信不疑,認為伊凡的指責是「胡說」「攻擊」。亦有少部分人產生懷疑,認為「不應當假定當事人(折毛)的自陳是真實的」。群員發現谷歌搜尋中不能找到任何有關「卡申銀礦」的結果,後經查證,發現條目的參考資料存在問題。中文維基百科編輯者「葉又嘉」隨後對中文維基百科條目「卡申銀礦」提出刪除申請,希望能獲得折毛本人的主動回應,但並未實現[4]。鑑於事態嚴重性,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於6月17日封鎖了折毛的中文維基百科賬號[4][11]。6月18日,折毛在其英文維基百科的個人頁面公佈「道歉信」,稱自己既不是俄羅斯學者,也不會熟練使用英語和俄語[2][3][4][9]

後續

一批維基百科志願者審查折毛主編的中文維基百科條目。其中所述主體真實的條目經修改與更正後被保留,而完全偽造的條目則被刪除。部分偽造條目被收入維基百科惡作劇列表。在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中,折毛建立的英文條目「博羅夫斯克圍城戰」(Siege of Borovsk)被刪除,俄文條目「斯摩棱斯克之圍」(Осада Смоленска)經存廢討論後保留並被修改。一些人諮詢了相關領域專家,以便將條目中的事實與虛構內容區分開來[3][4]。折毛在討論區回應了幾位其他用戶的疑問後,最終離開維基百科。幾家媒體試圖採訪折毛,但未收到回應[4]。一些中文維基百科的編輯們對自己支持折毛,以及參與破壞維基百科的聲譽等行為表示遺憾[2]。8月17日,中文維基百科社群與烏克蘭等斯拉夫地區的維基百科社群展開合作,編寫並改善關於泛斯拉夫地區的條目[4]

本次事件被多家媒體認為是維基百科,乃至開源網絡史上最大規模的「惡作劇」與「破壞」之一[2][6][12]維基媒體基金會發言人在接受Vice採訪時表示:「在維基百科上,涵括破壞條目在內的惡性行為會時不時發生,因正如其他開源網絡平台般,任何人都能參與編輯。雖然如此,這種特定類型的破壞行為卻並不常見。」[2]Engadget將該事件與2007年的Essjay事件相提並論,在那次風波中,維基百科的編輯同樣偽造了他們的專業知識[9]

維基百科的可靠性因此受到質疑[11][13]端傳媒提出「自由編輯的特色會否令(維基百科)平台成為假資訊、假新聞流通的平台」的疑問[14]中國共青團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青年報》評論,此事件「顛覆了人們對知識、文化和科學的認知」,該報還批評中文維基百科的監管和稽核太少,維基百科的開放運作方式使其權威性難以保證[15]。李知化(化名)在接受《南方周末》的採訪時認為,維基百科的編輯機制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編輯的人,編輯們需要提高查驗的能力。同時,該報還以「王俊伊事件」為例,說明其他網絡百科平台上同類事件也不在少數[4]

Vice杭州網認為,折毛主編的條目環環相扣,邏輯自洽,形成了一個可以獨立存在的體系[2][7]。基於條目的質素,Literary Hub英語Literary HubEngadget等出版商以及部分網民評論說,折毛沒有將其作品作為獨立的小說出版,錯失良機[6][9][11]Sixth Tone、Literary Hub與Psychologies英語Psychologies等網絡媒體將折毛稱為「中國博爾赫斯[3][6][16]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