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手性拆分(Chiral resolution),亦稱光學拆分(Optical resolution),或外消旋體拆分。在立體化學中,用以分離外消旋化合物成為兩個不同的鏡像異構物的方法,[1]為生產具有光學活性藥物的重要工具。
與不對稱合成法比較,手性拆分的缺點為僅有50%的產率。有時在拆分的同時將不需要的對映異構體外消旋化,使其不斷轉化為需要的一個對映體,將拆分和外消旋化同時進行,從而使拆分的產率超過50%。這種方法稱為動態動力學拆分。酮的烯醇化是常用的外消旋化反應。
手性拆分的主要方法有:
化學拆分法適用於含有易反應基團,而且反應後也容易再生出原來的對映體化合物的分子。最常見的易反應基團為酸鹼基團,這是由於酸鹼反應非常簡便,生成的鹽類比較容易結晶,拆分劑酸、鹼(通常為天然存在的酸或生物鹼)廉價易得或可方便回收,也比較容易製得旋光純。常用的酸性拆分劑有:(+)-酒石酸、(+)-樟腦酸、(+)-樟腦-10-磺酸、L-(-)-蘋果酸等;常用的鹼性拆分劑有:(−)-馬錢子鹼、(−)-番木鱉鹼、D-(−)-麻黃鹼、(+)或(−)-α-苯乙胺等。
對於需要拆分的醇類化合物,主要有三種方法:⑴ 用異氰酸酯轉化為相應的非對映異構的氨基甲酸酯;⑵ 用手性酰氯或酸酐轉化為酯;⑶ 用二酸或分子內酸酐轉化為羧基酯,然後用光活性的鹼拆分。
對於需要拆分的醛、酮,一般通過用氨/胺轉化為腙、縮氨脲、肼亞胺等非對映異構體的方法來進行拆分。
化學拆分的方法也是由路易·巴斯德引入的。1853年他用這個方法,以(+)-辛可毒(cinchotoxine)為拆分劑,成功將外消旋酒石酸拆分為兩個異構體。
一個例子:藥物度洛西汀(Duloxetine)的合成中就利用了化學拆分法:[2]
首先是將外消旋的羥基胺(1)溶於甲苯和甲醇中,加入光活性的(S)-扁桃酸(3)作拆分劑,這時(S)-構型羥基胺的胺氮原子會與扁桃酸形成不溶性的非對映異構鹽,而(R)-構型的羥基胺則留在溶液中。濾去(S)-羥基胺形成的鹽後,將濾渣用氫氧化鈉處理,便得到(S)-羥基胺。留在溶液中的(R)-羥基胺可以在鹽酸作用下發生差向異構化,轉變為(S)-羥基胺,從而被沉澱、濾去、中和為純的(S)-羥基胺,得以回收。這種方法即首段中介紹的動態動力學拆分法,也稱RRR合成(Resolution 拆分,Racemisation 外消旋化,Recycle 回收)。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