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賢(?—540年12月14日至541年1月12日之間),字蓋盧,代人[1],金城郡枹罕縣(今甘肅省臨夏縣)人,北魏、西魏官員。
念賢的父親念求就以大家族子弟的身份戍守武川鎮,因此在武川鎮安家[2]。念賢容貌姿容俊美,廣泛涉獵經書和史書。兒童時期,念賢在學堂中讀書,有個善於看相的人經過學堂,學生們都爭相前去拜訪這個人,只有念賢不去。念賢笑着對同學們說:「男兒的生死富貴在於上天,何必爭着去看相呢。」年少時父親去世,念賢為父親守喪以孝順著稱。正光末年,賀拔度拔與宇文肱商議,與三個兒子率領州中豪傑輿珍、念賢、乙弗庫根、尉遲真檀等人,招集義勇,偷襲殺死了衛可孤[3][4]。念賢以擊敗衛可孤的功勞,出任別將。很快念賢招撫慰問雲州的高車和鮮卑部落,都讓他們降服。後來念賢又投靠杜洛周,念賢又和妹夫侯淵背棄杜洛周歸附爾朱榮[5][6]。念賢出任假節、平東將軍,封屯留縣伯,食邑五百戶。建義初年,念賢出任大都督,鎮守井陘,加撫軍將軍、黎陽郡太守。爾朱榮攻入洛陽,念賢出任車騎將軍、右光祿大夫、太僕卿,兼任尚書右僕射、東道行台,進爵平恩縣公,增加食邑五百戶。建明元年(530年)十二月,爾朱兆命令高歡統帥六鎮降兵,高歡領兵前往太行山以東,雙方在襄垣郡鬧翻。爾朱兆的心腹念賢帶領降戶人家分別組成營伍,高歡假裝和念賢親近,藉口觀看念賢的佩刀,順勢殺掉了念賢的幾個隨從,念賢其餘的侍從嚇得趕快逃走。高歡統帥的降兵都十分喜悅,更加希望跟從高歡[7][8][9][10]。普泰初年,念賢出任使持節、瀛州諸軍事、驃騎將軍、瀛州刺史。永熙年間,念賢出任第一領民酋長,加散騎常侍,代理南兗州刺史,很快進號驃騎大將軍,入朝出任殿中尚書,永熙二年六月丁丑(533年7月27日),念賢加儀同三司[11]。魏孝武帝想要討伐高歡時,任命念賢為中軍北面大都督[12],進爵安定郡公,食邑一千戶,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大統元年(535年),宇文泰封安定郡公,念賢改封金城郡公[13]。大統元年七月甲戌(535年9月12日),念賢出任太尉[14][15],外任秦州刺史。大統元年十二月,念賢又加太傅[16][17],給後部鼓吹。大統三年(537年),念賢轉任太師、都督河涼瓜鄯渭洮沙七州諸軍事、大將軍、河州刺史,很久後回朝兼任錄尚書事。念賢后來和廣陵王元欣、扶風王元孚等人同時擔任正直侍中[18]。當時西魏的皇帝行宮剛剛建成,還沒有命名,西魏文帝元寶炬命令身邊的侍從人員每人都為宮殿題名,應對的不止一人,沒人能讓西魏文帝稱心如意。念賢於是題名為「圓極」,西魏文帝笑着說:「這個名字正與朕的心意相符。」宮殿即命名為圓極。大統四年(538年),西魏和東魏展開河橋之戰,當時西魏軍以獨孤信和李遠為右軍,趙貴、怡峰為左軍,作戰後都失利了,兩路軍隊的將領又不知道西魏文帝和宇文泰所在,都拋棄士兵先行返回。李虎、念賢等人率領西魏軍的後軍,遇到獨孤信等人退回,也和獨孤信一起返回[19][20][21],念賢從此名譽大為減損。大統五年(539年),念賢出任都督秦渭原涇四州諸軍事、秦州刺史。大統六年(540年)十一月,念賢去世[22][23],諡號昭定[24][25]。
念賢對於西魏的公卿大臣都是他們的父輩,宇文泰以下的人都拜見尊敬念賢[26][27]。
西魏大統十六年(550年)之前,十二大將軍之外,有念賢和王思政也是大將軍,但是念賢在隴右地區做刺史,王思政鎮守黃河以南,都沒有統領府兵[28][29]。
- 念氏,嫁北魏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漁陽郡公侯淵
- 念華,北周開府儀同三司、合州刺史、金城郡公,賜姓乙弗氏,娶魯陽郡君拓跋氏[13]
- 念氏,嫁隋朝儀同三司、溫州刺史、烏水縣公元儉
《元和姓纂·卷九·五十六》:西魏太傅安定公念賢,代人也。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念賢字蓋盧,金城枹罕人也。父求就,以大家子戍武川鎮,仍家焉。
《周書·卷十四·列傳第六》:後隨度拔與德皇帝合謀,率州里豪傑輿珍、念賢、乙弗庫根、尉遲真檀等,招集義勇,襲殺可孤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度拔乃與周德皇帝合謀,率州里豪傑輿珍、念賢、乙弗庫根、尉遲檀等,招義勇,襲殺可瑰。
《魏書·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後與妻兄念賢背洛周歸爾朱榮。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後與妻兄念賢,背洛周歸爾朱榮。
《北齊書·卷一·帝紀第一》:兆心腹念賢領降戶家累別為營,神武偽與之善,觀其佩刀,因取之以殺其從者,從者盡散。於是士眾咸悅,倍願附從。
《北史·卷六·齊本紀上第六》:兆心腹念賢領降戶家累別為營。神武偽與之善,觀其佩刀,因取之以殺其從者,盡散。於是士眾咸悅,倍願附從。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四》:兆腹心念賢領降戶家屬別為營,歡偽與之善,觀其佩刀,因取殺之。士眾感悅,益願附從。
《資治通鑑音注·卷一百五十四》:按通鑑,念賢后仕於西魏貴顯。此豈有一念賢邪﹖又按李百藥北齊書,歡取賢佩刀以殺其從者,從者盡散。則謂所殺者賢之從者,非殺賢也。姓譜有念姓。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丁丑,以驃騎大將軍、前行南兗州事念賢為儀同三司。
《北史校勘記·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一七》:孝武以賢為中軍北向大都督 周書卷一四念賢傳「向」作「面」。按當時屢見「四面大都督」、「西面大都督」,疑作「面」是。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秋七月,以開府儀同三司念賢為太尉,以司空万俟壽樂干為司徒;以開府儀同三司越勒肱為司空。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秋,七月,甲戌,魏以開府儀同三司念賢為太尉,万俟受洛干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越勒肱為司空。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十二月,以太尉念賢為太傅,以河州刺史梁景睿為太尉。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十二月,甲午,東魏文武官量事給祿。魏以念賢為太傅,河州刺史梁景睿為太尉。
《北史校勘記·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一八》:扶風王孚 諸本「孚」作「季」。張森楷云:「『季』當作『孚』。時有扶風王孚,無名『季』者。」按張說是。孚見本書卷一六臨淮王譚傳。「季」乃「孚」之訛,今據改。
《周書·卷二·帝紀第二》:獨孤信、李遠居右,趙貴、怡峰居左,戰並不利,又未知魏帝及太祖所在,皆棄其卒先歸。開府李虎、念賢等為後軍。遇信等退,即與俱還。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第九》:獨孤信、李遠居右,趙貴、怡峰居左,戰並不利。又未知魏帝及帝所在,皆棄其卒先歸。開府李虎、念賢等為後軍;遇信等退,即與俱還。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八》:魏獨孤信、李遠居右,趙貴、怡峰居左,戰並不利;又未知魏主及丞相泰所在,皆棄其卒先歸。開府儀同三司李虎、念賢等為後軍,見信等退,即與俱去。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冬十一月,太師念賢薨。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八》:冬,十一月,魏太師念賢卒。
《周書·卷十四·列傳第六》:念賢字蓋盧。美容質,頗涉書史。為兒童時,在學中讀書,有善相者過學,諸生競詣之,賢獨不往。笑謂諸生曰:「男兒死生富貴在天也,何遽相乎。」少遭父憂,居喪有孝稱。後以破衛可孤功,除別將。尋招慰雲州高車、鮮卑等,皆降下之。除假節、平東將軍,封屯留縣伯,邑五百戶。建義初,為大都督,鎮井陘,加撫軍將軍、黎陽郡守。爾朱榮入洛,拜車騎將軍、右光祿大夫、太僕卿,兼尚書右僕射、東〔道〕行台,進爵平恩縣公,增邑五百戶。普泰初,除使持節、瀛州諸軍事、驃騎將軍、瀛州刺史。永熙中,拜第一領民酋長,加散騎常侍,行南兗州事。尋進號驃騎大將軍,入為殿中尚書,加儀同三司。魏孝武欲討齊神武,以賢為中軍北面大都督,進爵安定郡公,增邑一千戶,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大統初,拜太尉,出為秦州刺史,加太傅,給後部鼓吹。三年,轉太師、都督河涼瓜鄯渭洮沙七州諸軍事、大將軍、河州刺史。久之還朝,兼錄尚書事。河橋之役,賢不力戰,乃先還,自是名譽頗減。五年,除都督秦渭原涇四州諸軍事、秦州刺史。薨於州。諡曰昭定。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賢美容質,頗涉經史。為兒童時,在學中讀書,有善相者過學,諸生競詣之。賢獨不往,笑謂諸生曰:「男兒死生富貴皆在天也,何遽相乎!」少遭父憂,居喪有孝稱。後以破衛可瑰功,除別將,又以軍功封屯留縣伯。從爾朱榮入洛,兼尚書右僕射、東道行台,進爵平恩縣公。永熙中,孝武以賢為中軍北向大都督,進爵安定郡公,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大統初,拜太尉,為秦州刺史,加太傅,給後部鼓吹。三年,轉太師、都督、河州刺史、大將軍。久之還朝,兼錄尚書事。後與廣陵王欣、扶風王孚等同為正直侍中。時行殿初成,未有題目,帝詔近侍各名之,對者非一,莫允帝心。賢乃為「圓極」,帝笑曰:「正與朕意同。」即名之。河橋之役,賢不力戰,乃先還,自是名頗減。五年,除都督、秦州刺史,薨於州。諡曰昭定。
《周書·卷十四·列傳第六》:賢於諸公皆為父黨,自太祖以下,咸拜敬之。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賢於諸公,皆為父黨,自周文以下,咸拜敬之。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自大統十六年以前,十二大將軍外,念賢及王思政亦作大將軍。然賢作牧隴右,思政出鎮河南,並不在領兵之限。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自大統十六年以前,十二大將軍外,念賢及王思政亦拜大將軍。然賢作牧隴右,思政出鎮河南,並不在領兵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