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近之(1908年—1982年),原名念莊,字希朗四川江津縣朱沱鄉渡牛村人,中國近代地質學家。

Quick Facts 徐近之, 字 ...
徐近之
Thumb
希朗
出生1908年
 大清四川省江津縣
逝世1982年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
母校國立東南大學
職業地理學家
Close

生平

1922年,進重慶市私立求精中學,1927年,考取國立東南大學(後改名國立中央大學)地理學系;1931年,參加由瑞典科學家斯文·赫定擔任團長的中瑞合作西北科學考察團,進行了歷時十四月的野外考察[1]。1932年,他在中大畢業後不久,就被中央研究院委派為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青康調查員[2],去青藏高原進行野外調查,並負責籌建拉薩氣象觀測站[3]。1933年秋,正值他在青海地區考察之時,聽到了疊溪地震的消息,他獨自趕赴當地,對疊溪大地震進行考察分析,提出對策及建議[4]。1934年9月,他抵達拉薩,成為中國現代地理學者入藏第一人[5]。除了撰寫拉薩地理天文分析外,他曾穿越喜馬拉雅山,抵達印度加爾各答,並對納木湖進行考察研究[6]

1938年秋,徐近之考取第六屆中英庚子賠款公費生,赴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地形學,並在兩年後獲博士學位,後轉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深造。1946年回國,重返中大擔任教授[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擔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5],對黃淮流域洪澇災害研究等領域進行調研[7]。1953年,他整理西藏外文文獻,編有《關於青、康、藏主要西文文獻介紹》(1954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5]。1978年春,他因心臟病加重在家休養,病中整理七千餘條卡片資料,編輯英、法、德、漢文對照的《地質學和地表形態學詞彙》(由南京地理研究所分三冊出版)[8]。1982年,徐近之因心肌梗塞,搶救無效去世,享年73歲;遺囑中他將遺留的存款9100元留給了南京市兒童福利基金會[9]

著作

徐近之的研究風格注重歷史中的氣候變遷,並找尋遺址。他的代表著作有《關於青、藏、康主要西文文獻介紹》、《青藏高原自然地理資料》[10]、《南極洲地理概要》、《中國歷史氣候資料》、《長江流域河湖結冰年表》、《地質學和地表學形態詞彙》和《我國歷史氣候學概述》等[11][12]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