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右派,較貶義的稱呼有國民黨反動派國民黨頑固派等,較中性的稱呼有國民黨保守派等,指代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內部保守反共的派系,與親共的國民黨左派相對。最初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使用的政治概念。國民黨右派和左派的身份劃分具有靈活性,根據個人政治主張變化有所改變[1]:159

中華人民共和國作者或稱,蔣中正在1927年4月發動四一二事件、另立南京國民政府,標誌國民黨右派轉變為反動派[2][3]

定義

國民政府政治顧問、蘇聯人鮑羅廷最早提出中國國民黨有右派之分。第一次國共合作中,中國共產黨黨員被允許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合作初期,中國共產黨方面依據中國國民黨內部人員對其好惡程度來區分其政治立場,因此有左派右派意識[1]:159[4]:39

1924年2月,中國共產黨擴大執行委員會文件《同志們在國民黨工作及態度決議案》,是最早涉及國民黨左右派的中共文件。文件指出「對於國民黨比較不接近我們的分子,應多方加以聯絡,以逐漸改變他們的態度」,不可「統認為他們是所謂『右派』」,否則「使革命勢力內部發生些不必要的分歧」,「而使國民黨不能免左右之分歧」。4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陳獨秀發表《國民黨左右派之真意義》一文,成為最早提及國民黨左右派的中共黨員的文章。中國共產黨擴大執行委員會1925年5月文件,將「孫中山及其一派和我們的同志」定義為國民黨左派,相對的即是國民黨右派[4]:39

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中國國民黨內部分化,國共分裂開始。中國共產黨因此提出「新右派」概念,制定「扶持左派」、「鬥爭右派」的策略方針[1]:159。1925年11月23日至1926年1月4日,中國國民黨部分中央執行委員、中央監察委員和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在北京西山碧雲寺以「中國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名義召開會議,史稱「西山會議」[5],明確反對容共政策,這群國民黨人遂形成黨內右翼派系,稱「西山會議派」。

1926年1月,毛澤東在《政治周報》第四期發文。包括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國民黨黨員在內,他稱為「舊右派新右派」,是分別代表帝國主義「買辦階級」和國內「小地主及與工商資產階級」的國民黨黨內勢力。他認為,國民黨黨內的中間派只有兩條路走,或且向右加入反革命派,或且向左加入革命派。「而在現在,他們留在國民黨內,實在是×××先生所說的『假革命派』」[6]

「國民黨右派」、「國民黨反動派」,與國民黨左派及後來成立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相對應。國民黨左派脫離中國國民黨後,和民革留在中國大陸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共官方將民革與民盟九三學社中國致公黨等8個政黨合稱為「民主黨派」,在名義上認可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參政黨」,享有參政及議政的權力。

主要人物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