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詩,指的是每句都有四個字,或詩中句子主要為四個字的詩歌。[1]四言詩就是在上古詩歌、尤其是二言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四言詩在中國古代非常盛行,屬於古體詩的其中一種。這體制在古代周朝最鼎盛,以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集《詩經》為典範。雖然詩經裏也有詩句是由三、五等字數組成(例如《詩經·國風·衛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但詩中大部分句子仍然是有四個字,所以屬於四言詩。[3]
特點
四言詩因為字數只有四個字,所以一般用字精煉、準確,而且恰當地使用賦比興 。[4]四言詩興起得最早,用詞造句遵循上古漢語的習慣,因此語風古樸典雅,吸引後代不少文人仿古而作[5]。四言詩一句只有四個字,字數少,修飾少,所以字裏行間顯得簡樸,加上每句都被均分為二二節奏,缺乏音調的變化,所以聲調就顯得不夠舒展。[6]
畢竟,四言詩屬於古體詩的一種,所以每篇句數不拘,句式不求完全整齊,而且平仄、押韻等不甚講究。例如《詩經》,既有單韻,即一韻到底;也有複韻(即一次或多次換韻),變化多樣[7]。
被五言詩取代
在周朝《詩經》以後,四言詩一直不是主流。在漢朝以後,四言詩開始被五言詩所取代。[8]四言詩音調變化不夠大,而且每句只有四個字,情感發揮的空間較爲狹窄,有平鋪直敘之嫌[9],加上被人認爲文繁意少[10],但五言詩詳切、充滿滋味[11]。五言詩慢慢發展,建安前後為五言詩的巔峰[12]。
範例
- 韋孟《諷諫詩》
“ | 肅肅我祖,國自豕韋,黼衣朱紱,四牡龍旂。彤弓斯徵,撫寧遐荒,總齊羣邦,以翼大商,迭披大彭,勳績惟光。至於有周,歷世會同。王赧聽譖,實絕我邦。我邦既絕,厥政斯逸,賞罰之行,非由王室。庶尹羣後,靡扶靡衛,五服崩離,宗周以隊。我祖斯微,遷於彭城,在予小子,勤誒厥生,厄此嫚秦,耒耜以耕。悠悠嫚秦,上天不寧,乃眷南顧,授漢於京。
|
” |
——諷諫詩 (節錄) |
“ | 靄靄停雲,濛濛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停雲靄靄,時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陸成江。有酒有酒,閒飲東窗。願言懷人,舟車靡從。東園之樹,枝條載榮。競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於征。安得促席,說彼平生。翩翩飛鳥,息我庭柯。斂翮閒止,好聲相和。豈無他人,念子實多。願言不獲,抱恨如何!
|
” |
——停雲) |
唐朝以後,雖然在四言詩上有一定的成就[14],但已經不如從前般盛行,詩人多為仿古而作。作品有下:
“ | 皇帝即阼,物無違拒。曰暘而暘,曰雨而雨。維是元年,有盜在夏。欲覆其州,以踵近武。皇帝曰嘻,豈不在我。 | ” |
——元和聖德詩(節錄) |
“ | 勇以氣鼓,聖人正色。賢以義鼓,暴君意激。勇義曷分,神結氣即。鼓者不知,鼓鼓不識。心手與瑟,精行其側。 | ” |
——四絃一德(其一) |
- 近代:毛澤東《祭母文》
“ | 嗚呼慈母,英魂在天;絕塵棄世,今爲周年。謹以奠儀,拜祭靈前;哀哉慈母,聽兒祭奠:
高風淑儀,博愛慈祥;懿德佳行,美譽達天。 軀體雖隳,英靈萬古;音容猶在,永駐心田。 吾爲長子,它鄉行遠;身不由己,思之常憾。 未陪膝下,承歡盡孝;少跪床頭,短奉茶飯。 養育深恩,環草難報;矚像思親,淚若湧泉。 爾功爾德,刻骨銘心;春暉朝靄,形如泰山。 嗚呼慈母,清福未享,身染絕症,離卻塵凡。 哀哉慈母,精神永駐,身列仙界,蔭佑後寰。 僅於家祭,虔俱此觴,慰告慈靈,伏食尚饗! |
” |
——祭母文 |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