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國西部地域文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蜀文化,又稱為四川文化,源遠流長已有5000餘年發展歷程,在中國上古三大文化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與齊魯文化、三晉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構成輝煌燦爛的中國文明。巴蜀大地是中華民族的又一搖籃,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從秦漢到近、現代巴蜀大地產生了司馬相如、揚雄、陳子昂、李白、李珣、李舜弦、蘇軾、張木式、楊升庵、李調元、李壽民、李劼人、郭沫若、巴金等文化巨匠,在許多文化領域,諸如漢賦、唐詩、宋詞、蜀學、史學、道教、天文、易學等方面,都處於當時中國前列。巴蜀的文化和宗教,與齊魯的儒學、三晉的法學、荊楚的道家,共同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顯著特色。[1]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5月29日) |
古之蜀國,約初創於夏同時期,滅亡於戰國晚期,前後延續了一兩千年之久。第一位蜀王名蠶叢,本是山地民族,過的是半農半牧的定居生活兼之手工業。蠶叢氏之後的蜀王有柏灌氏、魚鳧氏,三代蜀王各傳承數百年,古書稱之為各為「數百歲」。魚鳧後來被杜宇打敗,杜宇成為蜀王,杜宇王倡導農耕,兼之從事多種生產活動。再後來杜宇被迫讓位給善長治水的鱉靈氏,鱉靈建立的蜀開明王朝,綿傳十二世,公元前316年終為秦國所滅。巴國初創於西周,是最早受周王室分封的姬姓諸侯之一。「巴」,也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其遠祖為黃帝部落的一支。後來,巴人長居陝南,發跡漢中,流徙荊楚,入川占渝,定都江州。巴人在渝,歷經三百多年之久。由於巴蜀近為毗鄰,兩者文化經濟,民風世俗,相互滲透,彼此互補,最後漸趨同一,形成了相互影響的奇特地域文化——巴蜀文化。[2]
秦滅巴蜀後,原本擁有獨立文化體系的四川地區逐漸被納入中原文化體系,但由於地處盆地的相對封閉的自然條件,在四川地區逐漸發展出了有別於中原地區的獨特的地方文化與認同意識(盆地意識)。雖然在巴蜀時期,巴文化與蜀文化之間交流就十分密切,並且相對於中原文化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徵[3][4],但巴蜀地區形成統一的文化,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區域的時間為漢朝[5]。在宋末元初、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地區三次經歷了長期戰亂,經濟凋敝,人口銳減,使自巴蜀時期以來一直繁榮的巴蜀文化遭受重創。之後的清初「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奠定了現今巴蜀文化的基礎,並使其獨特性保留至今,同時形成了以四川話、川劇、川菜、川酒、川茶、川鹽、川藥、川江、川軍、蜀繡、蜀錦、蜀學等為代表的具有強烈地方特色的文化符號。
宗教方面,巴蜀地區鬼神觀念特別流行,巫祝(占卜祭祀之人)的作用特別明顯。這種特徵可追溯至古蜀王國時代。《蜀王本紀》載:「李冰以秦時為蜀守,謂汶山為天彭闕,號曰天彭門,云亡者悉過其中,鬼神精靈數見。」另一方面,追求長生不老和修仙的神仙學非常盛行。這些特徵為公元二世紀天師道的創立提供了沃土[6]。成漢在蜀地立國時,便獲得天師道首領范長生的全力支持。道教在成漢境內廣為流傳。根據呂子方和蒙文通的研究,《山海經》可能是產生於巴蜀地區的最早著作。明朝曹學佺的《蜀中廣記》卷九六〈著作記第六〉中,也將《山海經》引入蜀人著述[7]。
東方教會(景教)於公元7世紀傳入四川,傳教士在成都原古蜀國七寶樓遺址上修建了大秦寺(景教教堂)珍珠樓(參見四川景教)[8]。中山大學教授黎國韜認為前、後蜀時期的巴蜀人一度信奉源於波斯的祆教(參見四川祆教),並考證川主二郎神很可能是演變自祆教風神維施帕卡[9]。天主教於1640年傳入四川,18世紀在巴蜀地區流傳甚廣。法國教士古伯察在1850年出版的《韃靼西藏旅行記》中提到當時四川是全國天主教最為興盛的地區[10](參見四川天主教)。
由於遠離中原地區,巴蜀受儒家文化的影響相對較小。和中原、齊魯、江浙等地相比,巴蜀人不遵儒家規範之態更多[11]。《天下四川》一書中描述巴蜀人的文化特徵為「四川出才子,不出貞婦。出文化莽漢,不出道德聖賢。四川人的文化品格,為中國文化貢獻出一個偏離儒家正統的異端列傳,一個以自由精神去克服、對抗、藐視和顛覆儒家禮教與皇權專制的文化集團[12]。」
川劇是巴蜀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公元618至公元907)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清代乾隆(公元1661年至1735年)時在本地車燈戲基礎上,吸收融匯蘇、贛、皖、鄂、陝、甘各地聲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崑腔、燈戲、彈戲五種聲腔的用四川話演唱的「川劇」。其中川劇高腔曲牌豐富,唱腔美妙動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劇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劇幫腔為領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雋永,引人入勝。川劇語言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充滿鮮明的地方色彩,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常見於舞台的劇目就有數百,唱、做、念、打齊全,妙語幽默連篇,器樂幫腔烘托,「變臉」、「噴火」、「水袖」獨樹一幟,再加上寫意的程式化動作含蓄着不盡的妙味……。川劇為世人所喜愛並遠涉重洋傳遍世界。川劇名戲《白蛇傳·金山寺》、《死水微瀾》更是在國內外流傳甚廣。人稱「巴蜀鬼才」的當代川籍劇作家魏明倫,借鑑國內外各劇種和其它藝術門類的長處,大膽革新傳統川劇,創作出《潘金蓮》、《易膽大》、《巴山秀才》、《夕照祁山》、《中國公主杜蘭多》等多個優秀劇目,對川劇發展做出了特殊貢獻。川劇最有名的絕活是變臉。川劇「變臉」絕技源自傳統戲《歸正樓》,表現義盜貝戎劫富濟貧,遭到官兵追捕,以變臉巧妙脫身。[13]
在南方絲綢之路上,先秦至西漢時期分佈着由西南地區各族所創造的青銅文化,包括昆明、滇青銅文化、夜郎青銅文化以及《史記》、《漢書》等記載的位於蜀滇之間的邛、笮青銅文化等。在靈關道上,四川寶興漢塔山、西昌安寧河谷、鹽源老龍頭、雲南楚雄萬家壩、德欽永芝等地出土的青銅器各逞其美,頗具藝術魅力。儘管歷史洗淨鉛華,昔日靈關道上文化往還的生動景象已不復再現,但靈關道上的青銅器卻以其斑駁的外表徵示了歷史的厚重與滄桑,以其造型和風格默默地述說着西北文化沿此道向西南地區傳播的許多信息。五尺道上的青銅文化與靈關道上的青銅文化風格迥異,相映生輝。雲南的昭通張灘、曲靖八塔台、昆明羊甫頭、呈貢天子廟、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青銅器則表現出南絲路上青銅文化的另一種風姿。永昌道是南絲路即將出境的一段,沿途的青銅文化更顯露出特殊風貌,散發出別樣的異域風采,呼應着歷史深處的隱隱馱鈴……這些青銅文化的產生、形成年代大多在春秋戰國時代,其青銅文化的來源多與位於其北面的巴蜀文化有着深刻關係。[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