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巨蜥(學名:Varanus priscus)又名巨齒蜥,是一種已滅絕的巨型巨蜥。牠們生存於更新世的南澳洲,約於4萬年前消失。最早到達的澳洲原住民可能曾與之一同生活。[3]
古巨蜥 化石時期:更新世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爬蟲綱 Reptilia |
目: | 有鱗目 Squamata |
科: | 巨蜥科 Varanidae |
屬: | 巨蜥屬 Varanus |
種: | 古巨蜥 V. priscus
|
二名法 | |
Varanus priscus (Owen, 1859)
| |
異名[1][2] | |
原用名
主觀異名
|
科學分類
古巨蜥是由理查·歐文(Richard Owen)所描述,並取命名為Megalania prisca,意為「古代巨型的流浪者」。[1] 歐文最初將古巨蜥分類在自己的屬中,但此屬的有效性卻被受質疑,認為是巨蜥屬的異名。[4] 由於Megalania及巨蜥屬的性別不同,種小名也由prisca改為priscus。[5]
多項研究都嘗試找出古巨蜥在巨蜥屬內的系統發生學位置。其中一個指牠們的頭顱骨頂形態與眼斑巨蜥相似,認為與之相近。[6] 另一項較近期的研究則指牠們與科莫多龍的腦顱結構相似,故與之應為姊妹分類,而樹巨蜥則為其最近親。[7]
體型
古巨蜥沒有留下完整或接近完整的骨骼,故很難確定其大小。[4] 早期估計牠們最大約有7米長,及重600-620公斤。[8] 於2002年,斯蒂芬·羅(Stephen Wroe)就認為古巨蜥最多只有4.5米長及重331公斤[9],而平均則長3.5米及重97-158公斤。[9][10] 他認為早期的計算是基於錯誤的方法及誇大了其體型。[9]
不過,Ralph Molnar於2004年基於脊骨及總體長的研究,指古巨蜥的體長有幾種可能性。[4] 若古巨蜥像樹巨蜥般擁有幼長的尾巴,牠們有可能長達7.9米;若牠們的尾巴與體型的比例像近親科莫多龍,則體長約等於7米。以7米的體長來計算,牠們可以重達1940公斤.而平均重320公斤。[4]
古生物學
古巨蜥是已知最巨型的陸上蜥蜴(海中最大的蜥蜴則是滄龍),牠們的四肢及身體強壯,頭顱骨很大,眼睛間有細小的冠,顎骨上長滿鋸齒狀的牙齒。[5] 從其體型來推斷,牠們主要獵食中型至大型的動物,包括任何巨型的有袋類(如雙門齒獸)、爬行類、細小的哺乳動物及鳥類。
斯蒂芬·羅等人懷疑古巨蜥是否澳洲巨型動物群的主要掠食者。[11] 他們發現袋獅曾殘殺非常巨型的更新世哺乳動物,但古巨蜥卻沒有。他們也發現古巨蜥的化石並不普遍,與袋獅的分佈相形見絀。
提姆·富蘭納瑞(Tim Flannery)認為要重構澳洲原住民到達澳洲前的生態系統,最理想的方法是以科莫多龍來取代古巨蜥。[12]
毒素
研究發現其他巨蜥屬的成員,如科莫多龍,沿顎部都有毒腺。[13] 所以有指古巨蜥也可能有類似的毒腺。[14] 若真是這樣,古巨蜥將會是最巨大的有毒脊椎動物。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