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同時有總統與內閣首長帶領的內閣的政府體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半總統制,又稱為雙首長制,是共和制政體的一種,總統與總理、內閣共享政治權力,後兩者對國家立法機構負責。它與議會制共和政體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有一個民選的國家元首,與總統制的不同之處在於內閣雖然由總統任命,但對立法機關負責,立法機關可以通過不信任動議迫使內閣辭職。[1][2][3][4]
政府體制 |
---|
實權總統的議會共和制: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由立法機關提名或選舉,可以接受或不受立法機關信任
虛位總統的議會共和制:有虛位總統(儀典性且不具行政權),由獨立且受立法機關信任的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
委員會制: 由議會選舉出一定數量的委員組成委員會行使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職權,可不受議會信任
君主制政體: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有虛位君主(儀典性且不具行政權),由獨立且受立法機關信任的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有作為儀典代表的君主,由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但君主擁有重要的行政權或立法權
絕對君主制:由君主直接領導行政部門
特殊政體: 神權共和國: 最高領袖擁有重大的行政和立法權力
軍政府:由軍人組成軍事委員會或軍事執政團來控制政府、行使治權,且由軍人擔任大多政府部門要職
不符合上述任何體制:如臨時政府和政治局勢不明朗的國家
無政府:無政府的附屬領土或地方
|
雖然魏瑪共和國和芬蘭(1919年至2000年間)是早期半總統制的典範;甚至1948年頒佈實施之中華民國憲法早已仿效。[a][b]
但「半總統制」一詞於1959年在記者于貝爾·伯夫-梅里的一篇文章中首次被介紹[5],又由政治學家莫里斯·杜瓦傑在其論著中推廣[6],他們兩人都有意描述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於1958年)。[1][2][3][4]
半總統制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子類型:總理總統制和總統議會制。
總統和總理之間的權力分配因國家而異。
以法國為例,在共治的情況下,總統負責外交政策和國防政策(這些通常被稱為「les prérogatives présidentielles」,意即「總統特權」),總理負責國內政策和經濟政策。[19] 在這種情況下,總理和總統之間的職責分工並沒有在憲法中明確規定,而是根據由憲法原則發展而來的憲政慣例—總理由總統任命(必須伴隨來自議會多數之同意)和免職。[20]另一方面,當總統和總理代表同一政黨領導內閣時,他們往往會通過總理對所有政策領域實施事實上的控制;但是,由總統決定留給這位總理多少自主權。
在大多情況下,共治是由總統和總理並非同時當選或任期相同的制度所造成。例如,在1981年,法國選舉了社會黨總統和立法機構,並產生了社會黨總理。但是,雖然總統的任期為七年,但國民議會的任期只有五年。在1986年的議會選舉中,當法國人民選出中間偏右的議會時,社會黨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被迫與右翼總理雅克·希拉克共治。[18]
然而,2000年法國憲法修正案將法國總統的任期縮短為五年,這大大降低了共治的可能性,因為議會和總統選舉現在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進行。
合併總統制和議會制共和國的要素可以帶來某些有利因素; 然而,它也帶來了缺點,通常與混合權限模式產生的混亂有關。[21][22]
優點
缺點
第一個採行半總統制之國家,是德國的威瑪共和,但當時仍視為議會制的改良,參照第三共和。依據威瑪憲法,總統為兩輪投票制直接選舉產生,居於行政權與立法權之上,可以隨時行使解散議會的權力,無需經議會同意自由任免總理;於必要時甚至可以依照憲法調動軍隊以及在緊急狀態下作出相關處置,因此總統實際上掌握最高行政權力,故阿道夫·希特拉被總統保羅·馮·興登堡任命為總理後,仍非最高領導人,需受總統的制約,直至興登堡去世後方取而代之,並把總統及總理合併為「元首」。由於威瑪共和的憲法中刻意將總統設計為對抗「議會絕對主義」(Parlamentsabsolutismus)的角色,行政權力在平常時期由總理所掌握,而在非常時期則由總統來領導。因為國會缺乏多穩定的多數黨來制衡行政,導致總統能以威瑪憲法第 48 條和解散國會的權力凌駕國會,成為領導政府的角色。[38][39]
1958年夏爾·戴高樂再度主政後,其建立的第五共和有鑑於第三共和及第四共和議會制時期的失敗教訓,國會經常行使倒閣權,造成政局不穩定之經驗,於是新憲法增強了總統的行政權,並有制衡國會的權限,包括國會行使倒閣權後,總統需解散內閣但總統亦有解散國會的權力。
法國總統擁有行政權,並有任免總理的權力,但國會仍有效制衡總統,法國的政局仍維持穩定。在歷史的因素下,也成為了法國的選擇,惟總統的行政權力仍構成爭議,特別是法國總統擁有解散國會的權力。法國曾出現三次「左右共治」的局面(總統及總理),但一般而言,總統相較於總理擁有較大的權力。總統負責國防和外交,而總理掌握內閣的領導權,並掌管內政和經濟。
法國自1965年起,總統選舉為兩輪選舉制,在第一輪投票中得到過半數選票的候選人可當選為總統,如果沒有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中得到過半票數,則第一輪投票中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可以進入第二輪投票,第二輪投票中得票較多的候選人則當選為總統。自總統直選實行以來,從未有總統候選人可在第一輪投票中勝出。
總統是國家元首,還有任命總理,主持內閣會議,頒佈法律並簽署行政命令的權力,同時也是國家軍隊的最高統帥。當總統所屬的執政黨議員在國民議會人數過半,總統所委任的總理就是總統所屬政黨,變成由總統主政。相反,在野黨在國會過半的話,那麼總統就會任命在野黨所推舉的人為總理,由在野黨主政,但總統享有部分國防及外交的權力。在政治學裏,稱為換軌(或稱「左右共治」),是名副其實的雙首長制。
法國憲法沒有規定「總統任命總理必須經國民議會同意」。但總理只能由國民議會通過「不信任投票」罷免;或是自己請辭。所以在過去的憲政慣例中;總統任命總理前必須先諮詢國民議會;如總統所屬政黨在國民議會中沒有多數席位;則可能被迫選擇反對黨領袖擔任總理;即前文所提之「左右共治」。總統也可以每年一次解散國會。不過,自2022年國會選舉以來,總統所屬的執政黨失去多數,亦無政黨聯盟取得單獨過半席次,總統並無任命在野黨成員成為總理,而是一直維持少數政府至今。
在大多情況下,共治是由總統和總理並非同時當選或任期相同的制度所造成。例如,在1981年,法國選舉了社會黨總統和立法機構,並產生了社會黨總理。但是,雖然總統的任期為七年,但國民議會的任期只有五年。在1986年的議會選舉中,當法國人民選出中間偏右的議會時,社會黨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被迫與右翼總理雅克·希拉克共治。[18]
然而,2000年法國憲法修正案將法國總統的任期縮短為五年,這大大降低了共治的可能性,因為議會和總統選舉現在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進行。
國會可以通過不信任案,或者拒絕政府的施政綱領而迫使政府向總統提出集體辭職。依照各種半總統制國家的政治慣例,通常是由總統主理國防與外交,對全民負責;總理主理內政,對國會負責。
半總統制之下,總統與國會權力完全分離,因此執政者必須在行政、立法兩者相互兼顧,得着重總統與國會多數黨的互動關係,並大致有三種可能:
半總統制與總統制有以下幾個相似特徵:
但半總統制同時又具備議會制以下幾個特點:
從某種意義上說,半總統制下總統的權力比總統制下總統的權力要大,因為半總統制國家的總統擁有解散國會、提議舉行公民投票等權力,甚至可以在國家實施緊急狀態時行使非常權力,而總統制下的總統一般不具備上述權利(如美國總統不能隨時解散國會)。因此半總統制國家的三權分立上,實質上總統仍掌握最高行政權力,總統凌駕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上,可能會造成憲政危機。此外,在半總統制下,因總統任命的總理代表總統向國會負責,導致常出現「總統有權無責」和「總理有責無權」的局面,總理需要代表總統承擔主要的政治責任。
The concept of a semi-presidential form of government, as used here, is defined only by the content of the constitution. A political regime is considered as semi-presidential if the constitution which established it, combines three elements: (1) 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is elected by universal suffrage, (2) he possesses quite considerable powers; (3) he has opposite him, however, a prime minister and ministers who possess executive and governmental power and can stay in office only if the parliament does not show its opposition to them.
The conventional analysis of government in democratic countries by political science and constitutional law starts from the traditional types of presidentialism and parliamentarism. There is, however, a general consensus that governments in the various countries work quite differently. This is why some authors have inserted distinctive features into their analytical approaches, at the same time maintaining the general dichotomy. Maurice Duverger, trying to explain the French Fifth Republic, found that this dichotomy was not adequate for this purpose. He therefore resorted to the concept of 'semi-presidential govern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pt are (Duverger 1974: 122, 1978: 28, 1980: 166):
1. 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is elected by universal suffrage,
2. he possesses quite considerable powers and
3. he has opposite him a prime minister who possesses executive and governmental powers and can stay in office only if parliament does not express its opposition to him.
|date=
中的日期值 (幫助)Duhamel has developed the approach further: He stresses that the French construction does not correspond to either parliamentary or the presidential form of government, and then develops the distinction of 'système politique' and 'régime constitutionnel'. While the former comprises the exercise of power that results from the dominant institutional practice, the latter is the totality of the rules for the dominant institutional practice of the power. In this way, France appears as 'presidentialist system' endowed with a 'semi-presidential regime' (1983: 587). By this standard he recognizes Duverger's pléiade as semi-presidential regimes, as well as Poland, Romania, Bulgaria and Lithuania (1993: 87).
Even if the president has no discretion in the forming of cabinets or the right to dissolve parliament, his or her constitutional authority can be regarded as 'quite considerable' in Duverger's sense if cabinet legislation approved in parliament can be blocked by the people's elected agent. Such powers are especially relevant if an extraordinary majority is required to override a veto, as in Mongolia, Poland, and Senegal. In these cases, while the government is fully accountable to parliament, it cannot legislate without taking the potentially different policy preferences of the president into account.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