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利·班克斯·穆利斯(英語:Kary Banks Mullis,1944年12月28日—2019年8月7日),美國生物化學家。1993年因發明聚合酶鏈式反應(PCR),與米高·史密斯分享諾貝爾化學獎。同年還獲得日本國際獎。
凱利·穆利斯 Kary Mullis | |
---|---|
出生 |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列諾 | 1944年12月28日
逝世 | 2019年8月7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新港灘 | (74歲)
國籍 | 美國 |
母校 | 佐治亞理工學院 (BS,1966)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PhD, 1973) |
知名於 | 發明聚合酶鏈鎖反應 |
父母 | 塞西爾·班克斯·穆利斯(Cecil Banks Mullis) 伯妮絲·阿爾貝塔·巴克(Bernice Alberta Barker)[2] |
獎項 | 威廉·艾倫獎 (1990) 羅伯·柯霍獎 (1992) 諾貝爾化學獎 (1993) 日本國際獎 (1993)[1]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分子生物學 |
論文 | Schizokinen: structure and synthetic work(1973) |
博士導師 | J·B·奈蘭斯 |
PCR的技術現已成為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內的關鍵技術。
穆利斯質疑愛滋病是否起於HIV病毒,質疑全球暖化並無堅實的科學根據;他也支持占星學。他這些非主流的觀點令他受到《紐約時報》的批評。[3]
早年生活
穆利斯生於北卡羅萊納州的考德威爾縣,鄰近藍嶺山脈。他的家族以務農為生。小時候,穆利斯已對觀察郊區生物深感興趣。[4]
1966年,穆利斯畢業於阿特蘭大的佐治亞理工學院的化學系。他在同時間結婚、創業。1972年他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其研究工作集中於如何合成蛋白質、研究蛋白質結構。畢業後,他曾一度想離開科學寫科幻小說,但後來又在University of Kansas Medical School、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做了兩年博士後工作。
事業
博士後工作完結之後,穆利斯有兩年在管理一個麵包場。他的朋友Thomas White鼓勵穆利斯回到科學界工作,為他在生物科技公司Cetus Corporation找到一份工作。穆利斯在那裏工作了七年,就是在這段工作期間,1983年,PCR誕生了——十年後穆利斯因此獲得諾貝爾獎。1986年,穆利斯離開了Cetus,在聖地牙哥的Xytronyx, Inc.公司工作了兩年,擔任該公司的生物化學的主管。 [5]
1992年,他開了一所公司,專門售賣包含已逝世名人DNA片段的珠寶,包括貓王皮禮士和瑪麗蓮夢露。[6]
他是美國科學和工程節顧問團成員之一。過世前他曾在奧克蘭兒童醫院研究所工作。
個人觀點和生活
- 在他1998寫的自傳《心靈裸舞》裏,穆利斯質疑氣候變化和HIV引致愛滋病,認為兩者並無足夠的科學根據。他懷疑這兩個議題不過是科學家、環保份子和政府機構為保了自己的事業的舉動。
- 穆利斯對愛滋病的看法來自彼得·迪斯貝格(Peter Duesberg),而科學界和醫學界的共識是迪斯貝格的意見(迪斯貝格假說)屬偽科學;也有人批評穆氏本人不曾在愛滋病病毒方面做過任何研究。
- 他也支持占星學。在1998年的自傳裏,其中一章是〈我是摩羯座〉,他寫到自己開始研究占星學的原因是連續有三人猜對他的太陽星座是摩羯座。「民族植物學家發現土著用的草樂有療效,儘管沒人了解草藥裏的分子是什麼。民間傳統是個知識寶庫。」[7]
- 在自傳裏,他自稱曾在1985年與外星生物碰面。
- 穆利斯喜歡衝浪。
- 穆利斯曾四度結婚。[5]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