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 | |||
---|---|---|---|
![]() | |||
校訓 | 求實 創新 勤奮 獻身 | ||
創辦時間 | 2017年 | ||
學校類型 | 軍事院校 | ||
校址 | ![]() | ||
網站 | http://www.tmmu.edu.cn/ | ||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簡稱陸軍軍醫大學,對外又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本部位於重慶市,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是醫學教育高校[1][2]。
沿革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軍醫大學
- 1941年,建立太岳軍區衛生部衛生教導隊。
- 1944年,更名太岳軍區衛生部看護訓練班。
- 1946年,更名晉冀魯豫軍區太岳衛生學校(即太岳軍區衛生學校)[3]。
- 1948年,更名中原軍區四縱隊衛生學校。
- 1949年,中原大學醫學院分出,在南京改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1][3][4] 。
- 1950年3月1日,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全校1259人自南京出發,於1950年4月29日抵達重慶,進駐沙坪垻區覃家崗原中正中學校址,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衛生部醫科大學。1950年5月至1951年5月,西南軍區衛生部醫科大學曾同時稱西南醫科大學。1950年5月3日,西南軍政委員會下發《批覆籌設西南醫科大學方針草案》,同意籌設西南醫科大學,校址設重慶覃家崗[3][5] 。
- 1951年5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醫學院(西南軍醫學院)[3][5] 。
- 1951年10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學院[3][4][5]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醫大學
- 1937年7月,國立中正醫學院在江西南昌成立,首任院長是王子玕。抗日戰爭爆發後,學院先後遷至江西吉安、永新,雲南昆明,貴州鎮寧,江西泰和、永新、南康,福建長汀等地。1946年遷返江西南昌原院址。1949年5月南昌解放後,國立中正醫學院不久被軍管會接管,1949年8月更名為南昌醫學院[1][4][6] 。
- 1946年,創建松江軍區醫學院。1947年,創建合江地區衛生學校。1949年,松江軍區醫學院、合江地區衛生學校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衛生學校。1949年,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醫科學校[1]。
- 1949年10月,南昌醫學院、第四野戰軍醫科學校在南昌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中醫學院,隸屬華中軍區[3][4][6] 。
- 1950年,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醫學院,隸屬中南軍區[3][4][6] 。
- 1951年,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學院[3][4][6] 。
- 1952年8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醫大學[3][4][6] 。
- 1954年3月,第六軍醫大學遷離南昌,其教學醫院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七三醫院,先後隸屬江西省軍區和第八軍醫學校。1958年8月,第八軍醫學校與江西醫學院合併(後演變為南昌大學江西醫學院),第一七三醫院改為江西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6]。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0/02/Tmmulogo.jpg/320px-Tmmulogo.jpg)
- 1975年秋,第七軍醫大學遷回重慶原校址,隨後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1][3][4]。
- 199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併入,成為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
- 2004年,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即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部分)分出,移交地方建立成都醫學院。
-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轉隸中央軍事委員會訓練管理部[7]。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
歷任領導
|
|
專業設置
截至2017年,陸軍軍醫大學擁有1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中心),32個教育部和軍隊重點實驗室。2017年起,停止招收預備軍官學員,面向全國招收的普通高中畢業生全部是有軍籍學員,即入學便入伍。2017年招生的本科專業有[1]:
校區
- 本部(重慶市)
附屬醫院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