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次英荷戰爭(荷蘭語:Tweede Engels-Nederlandse Oorlog;英語:Second Anglo-Dutch War,1665年-1667年)是四次英荷戰爭中的第二次,是英格蘭王國以及荷蘭共和國爆發的海戰,戰爭的起因是貿易問題。最終荷蘭海軍給英國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戰爭以荷蘭的勝利告終。雙方最終簽訂《布雷達和約》。
英國在第一次英荷戰爭取勝後,迫使荷蘭承認《航海條例》的合法性。該條例對外國海運進行了諸多限制,嚴重阻礙了荷蘭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了進一步打破荷蘭人的海上壟斷,英國憑藉強大的海軍力量,強行占領了荷蘭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今紐約)。這一軍事行為引起了荷蘭的不滿,雙方再度爆發戰爭。
英國皇家海軍在戰爭初期占據優勢,但是沒有將優勢轉化為勝利。雙方很快就陷入拉鋸戰。在戰局膠着之時,荷蘭與法國和葡萄牙結成了聯盟。1666年4月至1667年2月,法軍攻占英國西印度群島的三個殖民據點。1667年6月,荷蘭海軍趁英軍不備,突襲麥德威(英國地名),擊沉並俘獲英國戰艦多艘。此外,英國在沿海地區的主要城市被荷蘭大炮摧毀,首都倫敦也遭到炮擊。英國被迫與荷蘭進行和談。同年7月31日,雙方簽訂了《布雷達和約》,標誌着戰爭的結束[1]
該和約對領土和殖民貿易作出了一些調整,主要內容如下:
在領土方面,英荷雙方得失大致相當,但由於英國放寬了《航海條例》,實際上承認了戰爭的失敗。
第二次英荷戰爭使殖民貿易的天平再度向荷蘭傾斜。戰後英國人民將此次失敗視為奇恥大辱,準備向荷蘭人復仇,這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下一次戰爭的爆發。而荷蘭則商業重新迅速發展。表面上,荷蘭獲得了巨大利益,但這也使荷蘭進一步承認了《航海條例》的合法性並自覺遵守。由於英國尚處於資產階級革命之中,資本主義發展迅速,所以荷蘭的軍事實力很快就被英國超過並在下一次戰爭中落敗,商業最終衰落。
荷蘭能夠取得勝利有如下主要因素: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