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肯德亞塞拜然語Xankəndi發音:[xɑnkænˈdi] ),阿塞拜疆占領前稱為斯捷潘納克特亞美尼亞語Ստեփանակերտ羅馬化:Step'anakert東部發音[əstɛpʰɑnɑˈkɛɾt]),是阿塞拜疆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註 1]地區城市,2023年阿塞拜疆進攻納卡前,此地曾為已解散的有限承認政權阿爾察赫共和國[註 2]所控制,作為首都使用。該市坐落卡拉巴赫山脈東坡谷地之中,位於卡爾卡爾河左岸。[4]2021年,城中人口75,000人。[5]

Quick Facts 漢肯德Xankəndi(亞塞拜然語) 斯捷潘納克特, 國家 ...
漢肯德
Xankəndi亞塞拜然語
斯捷潘納克特
Thumb
左上起:
誕神女主教座堂英語Holy Mother of God Cathedral, Stepanakert
復興廣場英語Renaissance Square, Stepanakert • 市中心
霍賈雷機場 • 天際線
阿爾察赫公園酒店  • 「我們是我們的山」雕塑
阿爾察赫大學  • 斯捷潘納克特紀念碑英語Stepanakert Memorial
Thumb
徽章
Thumb
漢肯德
漢肯德
漢肯德在阿塞拜疆及其卡拉巴赫經濟區的位置
Thumb
漢肯德
漢肯德
漢肯德 (卡拉巴赫經濟區)
坐標:39°48′55″N 46°45′7″E
國家 亞塞拜然
卡拉巴赫
設市1940年[1]
面積
 • 總計29.12 平方公里(11.24 平方英里)
海拔813 公尺(2,667 英尺)
人口(2021)[2]
 • 總計75,000人
 • 密度2,576人/平方公里(6,671人/平方英里)
時區東四區(UTC+4
電話區號+994 26
網站stepanakert.am
來源:斯捷潘納克特城市占地及人口[3]
Close

最初此地為亞美尼亞聚居地,其名瓦拉拉肯(Վարարակն羅馬化:Vararakn),[6]後來發展為斯捷潘納克特城。蘇聯時期,該城成為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首府,經濟與工業活動聚集此地。[1]此外,斯捷潘納克特亦成為政治活動的溫床,在亞美尼亞人呼籲將納卡地區與亞美尼亞本土統一的示威中,此城是示威的中心。蘇聯解體、第一次納卡戰爭爆發以來,斯捷潘納克特受到極大破壞,隨阿爾察赫共和國肇建而易手至當地亞美尼亞族。

亞美尼亞族控制期間,此城為當地教育、文化的中樞。當時斯捷潘納克特城經濟以服務行業為基礎,其中食品加工釀酒絲紡最為重要。[4]

2023年9月29日,據報阿塞拜疆當局已控制該城,在阿軍進軍抵達之前,城中幾乎所有亞美尼亞族人被迫逃亡至亞美尼亞。[7]

詞源

中世紀亞美尼亞文獻載明當地有名為「瓦拉拉肯」(Վարարակն羅馬化:Vararakn,「急流的泉水」)的聚居點。[1][8]1847年,這一村莊由俄羅斯當局正式從瓦拉拉肯更名為漢肯德。然而,直到1923年為止,城鎮在當地亞美尼亞語中的名稱仍為瓦拉拉肯。[9]

大部分阿塞拜疆文獻宣稱定居點是十八世紀末所建造,作為卡拉巴赫汗國元首的休整地使用。起初數年當地名喚「Xanın kəndi‎」(「可汗的村子」),因只有可汗王室及其親屬居住此地。十九世紀時,定居點重新命名為「Xankəndi‎」(「可汗村」,即「漢肯德」)。[10]

城鎮於1923年更名「Ստեփանակերտ」(Step'anakert,「斯捷潘城」,即「斯捷潘納克特」),用以紀念亞美尼亞族布爾什維克革命家邵武勉[註 3]這一名稱從人名「Ստեփան」(Step’an,「斯捷潘」)與詞綴「կերտ」(kert,「所造的」)組合而成。[1]

歷史

建城及蘇聯時代

Thumb
十九世紀俄羅斯描繪舒沙的明信片,遠處有漢肯德守備部隊

根據中世紀亞美尼亞文獻,這一聚居點最初是亞美尼亞人的村莊,名為瓦拉拉肯。[6]自十世紀至十六世紀,當地為亞美尼亞哈琴公國的一部分。多個世紀以來,城鎮先後易手於卡拉巴赫梅利克國英語Melikdoms of Karabakh卡拉巴赫汗國,直到1822年臣服於俄羅斯帝國的統治。[4]

帝俄治下,城鎮屬伊麗莎白波爾省舒沙縣管轄。[4]根據十九世紀小說家拉菲英語Raffi (novelist)的記載,波斯儲君阿巴斯·米爾札率軍進犯卡拉巴赫,[11]1826年,當地亞美尼亞梅利克與米爾札在這座村鎮會晤,同波斯人求和,保卡拉巴赫一方亞美尼亞人口周全。[12]1847年,瓦拉拉肯村中約有房屋132座、其中亞美尼亞家庭80戶、俄羅斯家庭52戶、亞美尼亞教堂一座、墓地一片。[13]同年村莊從瓦拉拉肯更名漢肯德。[14]1886年,聚居地有房屋52座。漢肯德人口由退役士兵及後代構成,均為俄羅斯正教會會眾。當地居民從事農業及其他各種手藝、運貨、出租房舍(多面向軍事人員)等等。[15]1898年後,沙皇政府將漢肯德打造成俄軍屯駐地,[10]其中有兵營、醫院及一座教堂,亦有數座房屋,其中住有軍官家人、以及少量本地人,為軍隊行伍供應食品。城鎮的本地人口由亞美尼亞族和阿塞拜疆族兩族構成。[16]:46

Thumb
總統府,曾為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最高蘇維埃大樓

1920年,當地發現一具屍體,懷疑是阿塞拜疆士兵遇害。之後村中發生反亞美尼亞族動亂,奪取數百人生命。[17][18]1920年3月,附近的舒沙發生對亞美尼亞族的大屠殺後,亞美尼亞族湧入這座村鎮,亞美尼亞族從此成為村中主體族群。[19]當年夏季,漢肯德為一支紅軍所據,[4]1923年,蘇維埃政府將其更名為斯捷潘納克特,以紀念邵武勉。邵武勉是布爾什維克黨犧牲領袖,為二十六名巴庫人民委員英語26 Baku Commissars的首腦。這一地區的首邑原在舒沙,然而隨着亞美尼亞族人從舒沙流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的首府落在斯捷潘納克特。[1]納卡自治州成立時,斯捷潘納克特已經破敗,尚存建築物僅僅十至十五座。一些建築徹底毀壞,其餘也缺門少窗,更有一些建築僅餘四壁。自治州成立初年,一些建築得到翻新,另有許多則重建,道路修整、電力與電話通訊通入城中。[16]:67—68假以時日,斯捷潘納克特發展成為地區最重要的城市(1940年其劃入「市」的級別),人口從1939年的10,459人增長到1978年的33,000人。[1]

1926年,市政當局採納亞歷山大·塔馬尼揚設計的城市新規劃方案,擴展的另兩份設計在1930年代和1960年代獲得通過,均保持了塔馬尼揚原有的設計。[8]城中興建數座學校和兩座綜合診所,又有一座亞美尼亞劇院於1932年建立,以馬克西姆·高爾基命名。[1]1960年,斯捷潘納克特中央廣場音樂團依託區委大樓(今納卡共和國政府大樓)建立。[20]這一廣場之後以列寧命名,許多群眾集會以之為舞台,要求將納卡自治州轉交亞美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1968年,斯捷潘納克特爆發第一次民族暴亂。城內當時正審理城中學校一名阿塞拜疆族校長的案件,其受指控謀害了亞美尼亞女孩。亞美尼亞族人認為阿塞拜疆族法官裁定過於寬縱,聚集在法院樓外,將犯人和法官正一同乘坐的車輛燒毀。[21]

斯捷潘納克特為納卡地區主要的經濟中樞,到1980年代中期城中運轉有十九座工廠,其中有一座發電廠、一座瀝青工廠。[8]蘇聯時代結束時,斯捷潘納克特已建有一座農業技校、一座教育學院、醫學學校、音樂學校,同時有一座當地歷史博物館、一座劇院。[20]

第一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及亞美尼亞族控制期

Thumb
復興廣場英語Renaissance Square, Stepanakert
Thumb
自由戰士大道,位於斯捷潘納克特市中心

蘇共總書記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在1985年開始的政治經濟改革使得蘇聯的權威明顯不再集於中央。不論亞美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抑或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族,都將這一改革工程看作兩地統一的機遇。1988年2月20日,上萬亞美尼亞族人群聚斯捷潘納克特列寧廣場(今復興廣場英語Renaissance Square, Stepanakert)示威,要求納卡地區加入亞美尼亞。同日納卡最高蘇維埃投票決定加入亞美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這一舉動受到阿塞拜疆蘇維埃當局強烈反對。[22]

斯捷潘納克特的阿塞拜疆族擁護阿塞拜疆政府在位,亞阿兩族關係於之後幾年惡化。1988年9月城中爆發種族間衝突英語1988 violence in Shusha and Stepanakert,身體傷害、焚燒房產充斥其間,阿塞拜疆族幾乎全部被迫逃離城市。三天後蘇聯陸軍進城接管,宣布宵禁。[23][24]1990年軍方派遣特種部隊小隊及其他各種小組進入斯捷潘納克特,以防為阿塞拜疆族軍隊所占。[25]

1991年阿塞拜疆宣布自蘇聯獨立之後,斯捷潘納克特由阿塞拜疆政府改名漢肯德。圍繞納卡地區的控制權爆發了戰鬥,戰爭持續三年,結果亞美尼亞族對該地和向西連往亞美尼亞的拉欽走廊實現了控制。衝突前斯捷潘納克特是納卡自治州最大城市,人口在全州189,000人中占70,000人(當時亞美尼亞族占據地區總人口75%的比重)。[26]到1992年初,人數跌至50,000人。[27]

Thumb
第一次納卡戰爭中的坦克,型號T-72,亞美尼亞族將其留作紀念碑,在斯捷潘納克特城北阿斯凱蘭附近。[28]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南舒沙附近也有一座坦克紀念碑,2023年阿塞拜疆將其拆除[29]

戰爭期間,城市在阿塞拜疆人的轟炸中受損慘重,1992年初損失尤重,當時阿塞拜疆人將BM-21火箭炮部署於舒沙,向斯捷潘納克特傾瀉火箭彈。一名為《時代周刊》供稿的記者於1992年4月一篇文章中記載「斯捷潘納克特幾乎沒有一棟房屋逃過破壞」。[27]直到1992年5月舒沙易手英語Battle of Shusha (1992),來自地面的轟炸才停止。儘管如此,城市直到戰爭結束仍遭罹來自空中的轟炸。結果城中主要部分淪為嚴重受損狀態。[30]至2016年,斯捷潘納克特仍未完全從戰爭中恢復。[4]

在2020年第二次納卡戰爭中,斯捷潘納克特城再次遭遇密集轟炸。戰爭期間,居民區不斷受到阿塞拜疆陸軍集束炸彈打擊,如此侵攻自戰鬥第一天即開始,居民受敦促前往掩體躲避。[31][32][33]阿軍開往舒沙市之際,拉欽走廊被阿爾察赫當局關閉。[34]

2020年11月10日停火協議生效,此時阿軍兵鋒距斯捷潘納克特城僅有15千米。協議部分內容規定,俄羅斯部隊部署到當地維持和平。[35]戰爭過後,斯捷潘納克特居民人口膨脹至75,000人,這是因為約10,000至15,000原本居於阿爾察赫其他地區的居民在戰爭中失去家園,流離至此。[5]

阿塞拜疆控制期

Thumb
2023年10月15日,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在城中升起阿塞拜疆國旗

2023年9月19日至20日,阿塞拜疆對納卡地區發動新一輪侵攻,最終雙方停火,數日後大量亞美尼亞族人離土流散。到29日,阿爾察赫內政部英語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Artsakh)將所有武器棄置斯捷潘納克特,完全放棄納卡地區。[36]當日阿塞拜疆警察開始上街巡邏,城北著名雕塑「我們是我們的山」掛上阿國國旗。[37][38][39]10月1日起,阿國官員開始在原阿爾察赫警察總部辦公,[40]該國也接管負責城中醫療服務,[41]地區手機信號由阿國運營商覆蓋。[42][43]半島電視台新聞職員當日晚些時候從城中發出報道,記者描述斯捷潘納克特成為「不剩人氣的鬼城」,報道中可見城內街道荒蕪一片。[44]

阿國侵攻、亞美尼亞族逃散之後,與阿總統阿利耶夫所謂尊重剩餘亞美尼亞族權益的宣稱相反,阿國官員發行漢肯德的地圖中,將一條街道改以恩維爾帕夏命名,而此人正是亞美尼亞種族滅絕一大兇犯。[45][46]2023年10月15日,阿利耶夫踏足城內,在過去曾為阿爾察赫總統府的大樓前正式升起阿塞拜疆國旗。[47]

地理與氣候

該市地處卡拉巴赫高原,平均高程為海拔813米。[48]

柯本氣候分類法,城市氣候為副熱帶濕潤氣候(Cwa型);[49]特雷瓦薩氣候分類法英語Trewartha climate classification,則為半乾旱氣候(BS)。[50]一月時均溫低至0.5°C,八月則在22.6°C左右。[51]極端低溫-15.0°C(1974年1月8日),極端高溫37.0°C(1978年7月11日)。[52]

More information 斯捷潘納克特氣象數據(常規數據自1961年統計至1990年,極端數據自1959年統計至1991年), 月份 ...
斯捷潘納克特氣象數據(常規數據自1961年統計至1990年,極端數據自1959年統計至1991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6.1
(61.0)
19.0
(66.2)
22.8
(73.0)
30.3
(86.5)
30.0
(86.0)
37.0
(98.6)
37.0
(98.6)
36.0
(96.8)
31.0
(87.8)
25.0
(77.0)
21.2
(70.2)
21.0
(69.8)
37.0
(98.6)
平均高溫 °C(°F) 4.7
(40.5)
5.2
(41.4)
9.0
(48.2)
16.1
(61.0)
19.5
(67.1)
24.5
(76.1)
28.1
(82.6)
27.1
(80.8)
23.2
(73.8)
16.4
(61.5)
11.4
(52.5)
7.3
(45.1)
16.0
(60.9)
日均氣溫 °C(°F) 1.1
(34.0)
1.4
(34.5)
5.1
(41.2)
11.6
(52.9)
15.3
(59.5)
19.8
(67.6)
23.3
(73.9)
22.3
(72.1)
18.7
(65.7)
12.6
(54.7)
7.7
(45.9)
3.7
(38.7)
11.9
(53.4)
平均低溫 °C(°F) −2.6
(27.3)
−2.5
(27.5)
1.1
(34.0)
7.0
(44.6)
11.0
(51.8)
15.1
(59.2)
18.4
(65.1)
17.4
(63.3)
14.2
(57.6)
8.7
(47.7)
4.0
(39.2)
0.1
(32.2)
7.7
(45.8)
歷史最低溫 °C(°F) −15.0
(5.0)
−11.0
(12.2)
−12.7
(9.1)
−1.0
(30.2)
4.0
(39.2)
6.6
(43.9)
11.3
(52.3)
10.9
(51.6)
6.0
(42.8)
−2.0
(28.4)
−6.0
(21.2)
−8.6
(16.5)
−15.0
(5.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9
(0.7)
25
(1.0)
42
(1.7)
49
(1.9)
102
(4.0)
79
(3.1)
41
(1.6)
27
(1.1)
34
(1.3)
39
(1.5)
35
(1.4)
13
(0.5)
505
(19.9)
平均降水天數 6 6 10 10 14 10 4 4 6 6 5 4 85
數據來源:NOAA[51][52]
Close

政治與政府

蘇聯時期,斯捷潘納克特自1923年至1991年為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轄下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首府。1991年阿爾察赫自行宣告獨立後,斯捷潘納克特繼續保持新成立政權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阿爾察赫共和國所有國家機關均設於此城,包括國民議會、總統府等等機關。[4]

阿爾察赫共和國治下,斯捷潘納克特市由市議會及斯捷潘納克特市長管理。當地最後一次地方選舉於2019年9月舉行。[53]最新一任市長為大衛·薩爾基相(Դավիթ Սարգսյան羅馬化:Davit’ Sargsyan)。[54]

政府建築

人口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亞美尼亞族 ...
年份 亞美尼亞族 阿塞拜疆族[註 4] 其他 總計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1897[56] 628 42.0 442 29.6 425 28.4 1,495
1926[55] 2,724 85.4 343 10.8 122 3.8 3,189
1939[55] 9,079 86.8 672 6.4 708 6.8 10,459
1959[55] 17,640 89.5 1,143 5.8 920 4.7 19,703
1970[55] 26,684 88.1 2,762 9.1 847 2.8 30,293
1979[55] 33,898 87.0 4,303 11.0 747 2.0 38,948
1988年9月:第一次納卡戰爭,阿塞拜疆族被驅逐[57]
2005[58] 49,848 99.7 2 0.0 136 0.3 49,986
2010[59] 52,900 52,900
2015[60] 55,309 55,309
2020年9月至10月:第二次納卡戰爭
2021[5] 75,000 75,000
2023年9月:阿塞拜疆攻入納卡
Close
Thumb
聖哈科布教堂

根據外高加索統計委員會自1886年戶口名錄所提取數據,當時漢肯德[註 5]有71戶、279名居民登記在冊,其中276人俄羅斯族、2人亞美尼亞族、1人韃靼族(即後所稱阿塞拜疆族),按宗教各自為東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伊斯蘭教遜尼派信眾。[61]根據俄羅斯帝國1897年普查,村鎮名稱記作漢-肯德[註 6],有人口1,495人,其中男性801人、女性694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會眾628人、穆斯林442人、東正教徒394人。[56]

《高加索年曆》是當地總督辦公廳發布的統計年曆,根據1910年發行版本,1908年在伊麗莎白波爾省轄下舒沙縣的漢肯德村有居民362人,俄羅斯族占多數。[62]1912年版中,登記在冊的居民1,076人,同樣以俄羅斯族為主。[63]1915年版則顯示漢肯德居民1,550人,韃靼族居多。[64]據1921年阿塞拜疆農業普查,漢肯德有居民人口1,208人,多數是亞美尼亞族。[65]1973年,斯捷潘納克特人口32,000人。[66]

宗教

瓦拉拉肯十九世紀末建造的教堂毀於1930年代,以建造斯捷潘納克特劇院。從此直到蘇聯時代結束,即使斯捷潘納克特大多數人口均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會眾,城中卻沒有傳統教堂。[67]

聖哈科布[註 7]教堂在2007年開放,直至2019年都是斯捷潘納克特城中唯一開放的教堂,受到洛杉磯的亞美尼亞裔美國人拿施斯·耶普列米揚(Nerses Yepremian)資助。教堂於2007年5月9日祝聖,紀念亞美尼亞族軍隊攻占舒沙十五周年。[68]

建造誕神女主教座堂英語Holy Mother of God Cathedral, Stepanakert的工程從2006年7月19日開始。工程預期耗資二百萬美元左右,建築師加吉克·耶拉諾相(Գագիկ Երանոսյան羅馬化:Gagik Eranosyan)。[69]然而由於資金不足,工程進展緩慢。教堂揭幕儀式預期在2016年9月,[70]而建造工程於2019年結束,教堂同年開放。[71]

城中有小規模的亞美尼亞福音派群體,成員約五百人,阿爾察赫唯一的亞美尼亞福音教會即坐落於斯捷潘納克特。這一福音派群體在亞美尼亞僑民幫助下支持許多學校、醫院及其他機構的工作。[72]

交通

Thumb
斯捷潘納克特一輛專線出租小巴
Thumb
斯捷潘納克特機場

公共汽車

斯捷潘納克特有數條固定的小巴路線提供服務。舊蘇聯時代的公交車已經換成新型現代的公交車輛。也有從斯捷潘納克特出發,定期通往納卡其他省區的班次。[73]:208

航空

斯捷潘納克特附近有斯捷潘納克特機場運營,在城區以北,靠近伊萬尼揚村。2009年開始設施重建整修工作。[74]此後原定在2011年5月9日起飛第一架商業航班,但卡拉巴赫官員將機場重啟日期一直推遲到2011年後。[75]2012年5月,納卡共和國民航局局長提格蘭·加布里耶良(Տիգրան Գաբրիելյան羅馬化:Tigran Gabrielyan)宣布,機場將在當年夏季開始運轉。[76]但出於政治原因,機場仍舊保持關閉。負責調停納卡衝突的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表示「(斯捷潘納克特機場)的運轉無法用於佐證任何聲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狀態發生改變的主張」,並「敦促各方遵循國際法、堅持以航班飛越領土的現行實踐行事」。[77]

鐵路

斯捷潘納克特過去有鐵路線與巴庫-第比利斯鐵路上的葉夫拉赫站相連,[78]然而,由於納卡衝突,有關班次中斷。[79]

經濟

Thumb
斯捷潘納克特的市場

阿爾察赫治下,斯捷潘納克特是地區性教育文化中心,建有阿爾察赫大學、音樂學校、文化宮等。斯捷潘納克特也是當地經濟中心,以服務產業為基礎,擁有諸多企業,第一次納卡戰爭前,城中食品加工釀酒絲紡為最重要的產業,[8][4]居民亦從事家具和鞋履製造。[4]2021年,城中人口75,000人。[5]

1988年亞美尼亞大地震和第一次納卡戰爭先後爆發,城市經濟受到重挫。[80]之後數年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其主要因素是亞美尼亞僑民注資。然而,隨着第二次納卡戰爭爆發,經濟再遭重挫,旅遊業板塊受到的破壞尤其劇烈。[81]

斯捷潘納克特乃至整個阿爾察赫共和國經濟發展最充分的板塊是旅遊業和服務業。一些酒店由來自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的亞美尼亞僑民運營。[82]阿爾察赫銀行英語Artsakhbank是阿爾察赫地區最大的銀行業者,卡拉巴赫電信則為當地主要的移動通信及其他通訊業務提供商。

建築業在斯捷潘納克特經濟中地位亦相當重要。阿爾察赫水力發電公司(Արցախ ՀԷԿ羅馬化:Arc’ax HEK)是阿爾察赫共和國全資持股的建築商;[83]普通金屬(Բեյզ Մեթըլս羅馬化:Bayz Met’ëls)則是阿爾察赫唯一的採礦企業,在礦產和建材製造方面領先。[84]

文化

Thumb
誕神女主教座堂英語Holy Mother of God Cathedral, Stepanakert

斯捷潘納克特瓦赫拉姆·帕帕江英語Vahram Papazian劇院建於1932年。1967年,斯捷潘納克特城北建起紀念碑群「我們是我們的山」,[73]:210公認這一紀念碑是歷史上阿爾察赫地區亞美尼亞傳統的象徵。[85]亞美尼亞獨立後,許多文化與青年中心重新開放。城中文化宮以夏爾·阿茲納武爾命名。[86]

城中亦有1924年開放的梅斯羅普·馬什托茨共和國立圖書館、1939年開放的阿爾察赫歷史博物館、1947年開放的霍夫漢內斯·圖馬尼揚兒童圖書館、1982年開放的斯捷潘納克特國立美術館、2002年開放的犧牲自由戰士紀念館等等。尚有一座體現阿爾察赫地區亞美尼亞傳統的文化綜合體在建。[87]

坐落斯捷潘納克特的阿爾察赫國家博物館英語Artsakh State Museum,其有古代文物和基督教手寫本等重要館藏。[88]

教育

Thumb
阿爾察赫自由戰士聯合會

斯捷潘納克特是阿爾察赫地區高等教育中樞。[4]城中運營有五家高等教育機構:

斯捷潘納克特許多新建學校是1990年代末至2010年間經亞美尼亞僑民幫助而建立。[92]如今學校也在僑民捐贈下得以翻新。[93]

圖莫創意技術中心英語Tumo Center for Creative Technologies斯捷潘納克特分校於2015年9月開放,是圖莫中心和亞美尼亞慈善聯合總會英語Armenian General Benevolent Union堅持合作的結果,亦得到電信運營商卡拉巴赫電信支持。[94][95]

體育

Thumb
斯捷潘納克特共和國立體育場英語Khankendi Stadium

納卡地區流行足球運動,斯捷潘納克特有修復過的足球場。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卡拉巴赫地區足球隊伍開始參加亞美尼亞的國內球賽。列爾納因阿爾察赫英語Lernayin Artsakh FC[註 8]是代表斯捷潘納克特市的足球俱樂部。阿爾察赫國家足球協會建於2009年。[96]

阿爾察赫國家足球隊成立於2012年,並非國際足聯會員,其第一場競技比賽於2012年9月17日在蘇呼米舉行,對手為同樣不受國際承認的阿布哈茲國家足球隊。比賽終場一比一平。[97][98]次月21日,阿爾察赫隊與阿布哈茲隊於斯捷潘納克特共和國立體育場英語Khankendi Stadium比賽第二回合,阿爾察赫三比零獲勝。[99]

除足球外,斯捷潘納克特人對籃球、排球等亦有愛好。

阿爾察赫並派出運動員代表隊參與亞美尼亞所辦泛亞美尼亞運動會英語Pan-Armenian Games[100]由於阿爾察赫主權不受國際承認,其運動員參加國際運動賽會時以亞美尼亞名義出戰。[96]

姐妹城市

斯捷潘納克特與下列城市結成姐妹城市關係:

  •  美國蒙提貝羅:2005年9月25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蒙提貝羅與斯捷潘納克特結成姐妹城市。阿塞拜疆駐美大使哈菲茲·帕夏耶夫英語Hafiz Pashayev為此事不滿,致函加州領導人,表示這一決定危及其本國與亞美尼亞的和平談判。[101]信函送抵時任加州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施瓦辛格則聽憑蒙提貝羅市長比爾·莫利納里處理,理據為此事屬地方事務,無關州政。莫利納里回復帕夏耶夫,稱蒙提貝羅將繼續在姐妹城市項目下推進對斯捷潘納克特的贊助。[101]兩市關係着眼於復甦斯捷潘納克特的經濟基礎設施,並當建立文化教育聯繫,同時將發展兩市間貿易、保健事務。阿國將此事描述為支持納卡共和國政府、支持亞美尼亞入侵阿塞拜疆,認為此事與美國外交政策相牴觸。[102]
  •  巴西邁里波朗:2018年6月18日,巴西聖保羅州邁里波朗自治市當局通過法案,以「永恆的亞美尼亞」為名,宣布與斯捷潘納克特結成姐妹城市。[103]這一表態引發巴西外交部警告市政當局,因為巴西政府並不承認納卡是獨立國家。[104]

友好關係

出身名人

Thumb
謝爾日·薩爾基相,亞美尼亞第三任總統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