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風是一種在海岸附近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而產生的中尺度[1]熱力環流[2],屬於小範圍天氣系統,對濱海地區的氣候產生較大影響[1],是大氣次級環流的一種。[1][3]一般地,在白晝風從海上吹向陸地,稱為海風;在夜晚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稱為陸風。海風與陸風合稱為「海陸風」。
成因
在白晝時,由於陸地比熱容較小,因此升溫比海面快。地面的高溫會加熱其上方的空氣,暖空氣的密度比冷空氣的小,因此會上升,產生一個近地面的低氣壓。此時上升的氣流將使氣壓降低,並且使空氣流向海洋上空;在對應的海洋表面,冷空氣會形成一個相對高氣壓。海面與陸面形成氣壓差,產生水平氣壓梯度力,因此形成「海風」。[4][5][6]
與海風類似。在夜晚時,由於陸地比熱容較小,因此降溫比海面快。海面上的相對高溫將保持其上方空氣的溫度,使空氣上升,產生一個近海面的低氣壓。此時上升氣流將使空氣流向陸地上空;在對應的陸地表面,由於溫度下降較快,較冷的空氣將形成一個相對高氣壓。陸面與海面形成氣壓差,產生水平氣壓梯度力,因此形成「陸風」。[1][4][6]
需要注意的是,當環境風場大於8節,並且方向與應該形成的海風(陸風)相反時,海風(陸風)是不可能形成。[5]與此同時,強天氣系統的控制將導致海陸風無法形成,[7]城市的熱島效應帶來的大氣環流也對海陸風的形成有一定影響。[8]
特點與影響
海陸風在靠近海岸處最強,越遠離海岸,其強度越弱。[3]同時海陸風由於僅僅受一日的熱力變化影響,其強度較弱,一般只能深入陸地20~50公里,並且在天氣平靜時效果較顯著,[1][3][9]在受強天氣控制時無法生成。[7]對北半球而言,海陸風循環在春秋季節強於夏冬兩季。[6][10]其中秋季受陸風影響較大,春季受海風影響較大。[10]同時,若海風的冷空氣勢力較強,深入陸地,將導致暖空氣被迫抬升,成雲致雨,形成類似冷鋒過境的天氣,對局地天氣和氣候有重要影響。[9]
地位
海陸風能夠對局地天氣和氣候帶來重要影響,是重要的氣候資源之一。同時,海陸風與污染物在大氣中的傳播與擴散有很大關係。[1]污染物擴散與各種氣象的關係[11]尤其是海陸風容易產生逆溫現象,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11];同時海陸風一般產生於環境風場較弱,對流現象弱的時段,也不利於污染物的傳播與擴散。[11]
參見
注釋和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