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獻夫(1485年—1544年),初名獻科叔賢西樵廣東南海縣(今廣東省佛山市)人,祖籍福建莆田,弘治乙丑進士,嘉靖間累官至內閣首輔禮部尚書

Quick Facts 方獻夫, 籍貫 ...
方獻夫
大明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
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籍貫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南海縣民籍
原名方獻科
字號字叔賢、號西樵
諡號文襄
出生成化二十一年(1484年)
廣東南海縣
逝世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
廣東南海縣
出身
  • 廣東鄉試第二名舉人
  • 弘治十八年乙丑科同進士出身
Close

生平

方獻夫出生時父親已經去世。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進士,改庶吉士,乞歸養母。不久母喪丁憂正德年間,授禮部主事,調吏部,升吏部員外郎。曾拜主事王守仁為師。不久,因病歸鄉,在西樵山中讀書十年[1]

明世宗即位,方獻夫在「大禮議」期間支持世宗立生父為皇考,受重用為侍講學士,成為朝臣眾矢之的。嘉靖四年(1525年),方獻夫升任詹事府少詹事,然而終不自安,借病辭職歸鄉[2]

嘉靖六年(1527年),召修《明倫大典》,隨後命署大理寺事。同年九年,升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直經筵日講官。又代替桂萼吏部左侍郎,升任禮部尚書。《明倫大典》書成,加封太子太保[3],後辭官舉薦梁材汪鋐王廷相,而自己隱居西樵山,搆築石泉精舍,「藏書甚富。」[4],講學於石泉書院

嘉靖十一年(1532年),重新起用擔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進入內閣輔政。此後吏部尚書王瓊去世,方獻夫掌管吏部。之後再次被彈劾離職。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去世,贈太保,諡文襄[5]

著作

著有《西樵遺稿》八卷,《周易約說》12卷,《學解諸說》等。

家族

曾祖父方勢宏;祖方用中;父方遂,曾任學正;母黃氏[6]

墓葬

方獻夫原葬於南海西樵大崗。1983年,被附近施工人員發現並炸開挖掘。南海博物館工作人員搶救發掘,但遺骨下落不明。1991年,台灣方氏後裔方德松尋獲遺骨,次年重建方獻夫墓重建於孔邊村(五疊祠堂後山崗)。1996年,神道碑重新發現。2016年1月,方獻夫墓入選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7]

軼事

西樵大餅

相傳方獻夫某日上早朝時,因家中僕人放假回鄉,無人做早餐,方獻夫只好自己動手用家中僅有材料造了一個大餅,上朝前香氣四溢,引得同朝官員來問他這是什麼東西。方獻夫便答是家鄉的大餅。而西樵亦自此有了西樵大餅。

土地之爭

方獻夫死後,欲葬於仙崗村蟹泉與當地村民發生小爭執,最後被村民們用計擺平該事。

注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