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場城址,也稱張家場古城,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花馬池鎮張家場村,是一座秦朝至東漢初年的城址。該城址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正式確認,並先後多次經過考古發掘。該城址呈長方形,城內有道路和建築遺蹟。2006年,張家場城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Quick Facts 張家場城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張家場城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第六批第217項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Close

發現

張家場城址在1960年和1979年就曾有考古發掘,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確認出城址。此後張家場城址於1984年、1999年、2009年先後幾次有科學普查和考古發掘。考古發掘無法直接確定該古城的實際用途,考古學界推斷認為該城址為兩千多年前秦王朝設置的昫衍縣所在地,具體時間範圍應在秦末至東漢初,跨度達200餘年。1986年,張家場城址經鹽池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隨後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a]。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時,張家場城址及其附近漢代墓葬遭到大規模盜掘[3],對此當地文保部門專門安排人員日夜巡視,盜掘現象才得以遏制[4]。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008年1月3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鹽池縣張家場文物管理所、專題文物陳列館掛牌成立[6]。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駁回張家場城址的保護規劃立項[7],2013年新的保護立項得到批准[8]。2015年6月,張家場博物館正式開館[9]

結構

張家場城址,也稱張家場古城,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花馬池鎮張家場村,距鹽池縣城17公里。城址東南距張家場村0.7公里,南至明代長城二道邊1.5公里。古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338米,東西寬320米[b],城牆黃土夯築,殘高2-4米,基寬8米,夯層厚15-18厘米。現絕大部分覆蓋在黃沙下。城內有一條東西方向的道路遺蹟,東門遺址尚存。城池中部有建築遺蹟,占地面積約為250平方米。[1][10]

出土文物

張家場城址曾先後屢經考古發掘,出土了大批文物。其中包括數百枚骨簡[c],大量的瓦、瓦當、牆磚、陶壺等陶器,刷柄、勺、瓢、齒輪、斧、刀等銅器,釜、杵、鏟等鐵器,以及帶鈎、簪、梳等骨器。除此之外,在當地還發掘出了1000餘枚包括五銖錢在內的貨幣,封泥,錢範以及一枚印章。[10]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