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姆尼亞語曾在公元前6世紀後半葉分布於利姆諾斯島[2]主要見於墓志銘,術語稱為利姆諾斯島碑刻。1885年利姆諾斯島碑刻發現於卡米尼亞附近。當地陶器碎片上的文字顯示,它是當地一個社群內部的語言。[3]:902009年,在利姆諾斯島最大古城海帕依司提亞發現新的銘刻。[4]一般認為利姆尼亞語與伊特拉斯坎語關係密切。[5][6][2]公元前6世紀後半葉雅典征服利姆諾斯島後,利姆尼亞語被阿提卡希臘語取代。

Quick Facts 利姆尼亞語, 區域 ...
利姆尼亞語
Lemnian
區域利姆諾斯島
語言滅亡公元前6世紀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xle
語言學家列表xle
Glottologlemn1237[1]
Thumb
利姆諾斯島的位置
Close

書寫系統

利姆尼亞語銘文以優卑亞字母書寫,也稱「紅字母」。紅色型分布在希臘大陸中北部(色薩利維奧蒂亞伯羅奔尼撒半島大部)以及優卑亞島,還有與這些地方相關聯的殖民地,意大利大部分殖民地即屬此類。[7]書寫利姆尼亞語銘文的變體與伊特魯里亞南部書寫伊特拉斯坎語的字母的老式變體相似。[8]:105–106

系屬分類

Thumb
第勒尼安語系系統樹,據de Simone & Marchesini (2013)[9]

由於利姆尼亞語和伊特拉斯坎語在詞彙及語法上的聯繫,1998年德國語言學家赫爾穆特·利克斯(Helmut Rix)提出第勒尼安語系[5]例如,

  • 伊特拉斯坎語和利姆尼亞語都有兩個獨立的與格,甲類*-si和乙類*-ale,在利姆諾斯島碑刻(Hulaie-ši「為Hulaie」、Φukiasi-ale「為福西亞人」)和伊特魯立亞碑刻(aule-si「給Aule」;mi mulu Laris-ale Velχaina-si「我被拉里斯·威爾柴娜(Laris Velchaina)祝福」);[2]
  • 有少數詞彙對應,如利姆尼亞語avis(年)和伊特拉斯坎語avils(屬格);或利姆尼亞語šialχvis(40)和伊特拉斯坎語šealχls(屬格),都共享同一內部結構「數字+10後綴+ 屈折尾」(利姆尼亞語:ši + alχvi + -s,伊特拉斯坎語:še + alχl + s);[2]
  • 都有以*-s標記的屬格和以*-a-i表示的簡單過去時(伊特拉斯坎語-e,如ame「曾是」(< *amai);利姆尼亞語-ai,如šivai「曾活着」)。

利克斯的第勒尼安語系亦得到許多語言學家支持,包括斯特凡·舒馬赫(Stefan Schumacher)、[10][11]卡洛·德·西蒙(Carlo De Simone)、[12]:3-58諾伯特·厄廷格(Norbert Oettinger)、[13]:233–246西蒙那·馬克西尼(Simona Marchesini)[9]、雷克斯·華萊士(Rex E. Wallace)等。[2]3種古語言的共同特徵集中在詞法學音系句法上,但詞彙對應很少,這一部分是因為雷蒂亞語和利姆尼亞語的記錄本就很少,語系可能也分裂得很早。[14][15]人們常將第勒尼安語系與古歐洲諸語言和南歐的前印歐語比較。[16]

利姆尼亞語也可能在青銅時代晚期抵達愛琴海,當時邁錫尼文明的統治者從西西里島撒丁島和意大利半島的其他區域徵募僱傭兵。[17]

元音

和伊特拉斯坎語一樣,利姆尼亞語是4元音系統,有i、e、a和u四個元音。鄰近地區的其他語言,如赫梯語阿卡德語同樣也有相似的4元音系統,說明這是較早期的區域特徵

利姆諾斯島碑刻

Thumb
利姆諾斯島碑

這塊石碑被建在了卡米尼亞教堂的牆上,現在藏於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公元前6世紀的數據是基於公元前510年,雅典的小米太亞德入侵利姆諾斯島並將其希臘化的史實。[18]:136-140石碑上有一個低浮雕的男人半身像,並刻有類似西部(「哈爾基斯」)希臘字母的字母。轉寫以牛耕式轉行書寫法書寫,不過尚未完全破譯,還有待於伊特拉斯坎語的進一步解讀。

銘文共有198個字符,形成33到40個詞,分詞有時用一到三個點表示。文本分三部分,兩部分豎着寫,一部分橫着寫。可以解讀出詞組aviš sialχviš(「60歲」,B.3)可以與伊特拉斯坎語avils maχs śealχisc(且65歲)互相對應。

轉寫

正面:
A.1. hulaieš:naφuθ:šiaši
A.2. maraš:mav
A.3. sialχveiš:aviš
A.4. evisθu:šerunaiθ
A.5. šivai
A.6. aker:tavaršiu
A.7. vanalasial:šerunai:murinail
側面:
B.1. hulaieši:φukiasiale:šerunaiθ:evisθu:tuveruna
B.2. rum:haraliu:šivai:eptešiu:arai:tiš:φuke
B.3. šivai:aviš:sialχviš:marašm:aviš:aumai

海帕依司提亞銘文

另一份利姆尼亞語銘文在利姆諾斯島上的海帕依司提亞遺址,發現於2009年。[19]銘文包含26個字母,以牛耕式轉行書寫法寫了兩行。

轉寫:

第一行(左到右):
hktaonosi:heloke
第二行(右到左):
soromš:aslaš

另見

注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