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液免疫(英語:Humoral immunity)以B細胞產生抗體來達到保護目的的免疫機制,屬於特異性免疫;相對於細胞介導免疫,又稱抗體免疫[1][2]

機制

體液免疫作用機制如下:當抗原(細菌、病毒、外來物)第一次感染人體時,會被非特異性免疫的細胞吞噬及清除,而其中一部分細胞特稱抗原呈現細胞(APC)。其中,在刺激B細胞方面主要是樹狀細胞。抗原呈現細胞除了能吞噬及分解抗原,還能將分解的碎片(肽鏈)呈現給B細胞,使之活化、分裂。並經株落選擇篩選出對抗原最具親和力的IgM型抗體。抗體的變異區能與抗原產生專一性的結合,阻止它感染正常細胞,並用另一端的Fc區與巨噬細胞結合,使巨噬細胞吞噬抗原,達到消滅細菌的目的。

活化的B細胞再過一段時間,通常大於四周,之後會把分泌的抗體由IgM轉化為IgG型。IgG在人體的壽命比IgM長,大約6個月。受到第一次刺激的B細胞在4周後變為記憶B細胞,除了分泌IgG外,它還能在第二次感染時以更短的時間產生更多的抗體。同時,記憶B細胞在人體對特定抗原的感染而言具終身保護作用。這也是注射疫苗能保護人體免受特定病菌感染的原因,在作用結束後記憶B細胞在遇到相同病菌時可以快速產生漿細胞,漿細胞能穩定地產出大量的抗體,以快速應對相同的病菌,及早在形成威脅前消滅之,不同病菌之間有特異性,故不同病菌會有對應的記憶細胞存在。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