杤 U+6764, 杤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6764 ← 杣[U+6763]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来 →[U+6765] 跨語言 漢字 杤(木部+3畫,共7畫,倉頡碼:木一尸(DMS),部件組合:⿰木万) 來源 康熙字典:未收錄,如收錄將位於第513頁第1字的下一個 大漢和辭典:第14488字 大字源:第898頁第11字 漢語大字典(第一版):未收錄,如收錄將位於第2卷第1159頁第3字的下一個 萬國碼:U+6764 漢語 簡體與正體/繁體 杤 發音 官話 (拼音):wàn (wan4) (注音):ㄨㄢˋ 粵語 (粵拼):man6 官話 (現代標準漢語)+ 拼音:wàn 注音:ㄨㄢˋ 通用拼音:wàn 威妥瑪拼音:wan4 耶魯官話拼音:wàn 國語羅馬字:wann 西里爾字母轉寫:вань (vanʹ) 漢語國際音標 (幫助):/wän⁵¹/ 粵語 (標準粵語,廣州–香港話) 粵拼:man6 耶魯粵拼:mahn 廣州話拼音:man6 廣東拼音:men6 國際音標 (幫助):/mɐn²²/ 釋義 杤 日本地名用字。 日語 替代寫法 栃、𣜜、櫔 字源 日本国(こく)字(じ) (kokuji)。 俗字(俗字),栃的非標準形式。万是萬的簡化。 發音衍生自十和千的訓讀讀法。 地名用法,則是被1879年官方公布漢字「栃」所取代。 漢字 杤(表外漢字) 栃的另一種寫法 讀法 訓讀: とち (tochi, 杤) 衍生詞 杤原(とちはら) (tochihara) 來源 GlyphWiki 増殖難読漢字辭典 県民の日・とちぎの由來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