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公艾爾(英語:cock ale)是一種在17至18世紀流行於英國的艾爾啤酒,要製作這種啤酒,需要將裝滿了去皮去肚的半熟公雞及各種水果香料的袋子,浸泡入普通艾爾啤酒的釀酒桶中。
配方
《牛津英語詞典》將「Cock ale」描述為「除其餘成分外,還與煮熟的公雞肉凍或肉糜混合的艾爾啤酒」,[1]並將該飲品追溯至17世紀中期。在凱內爾姆·迪格比的《櫥櫃揭秘》(Closet Opened,1669年)一書中,將其製作過程介紹為:
取八加侖艾爾酒;取一隻公雞煮熟;然後取四磅去核自然風乾的葡萄乾、兩三個肉豆蔻、三四片肉豆蔻皮、半磅海棗;用臼舂碎,再取兩夸脫最好的白葡萄酒;放入釀造好的艾爾酒中,將其封存六七天後裝瓶,一月後即可飲用。[2]
1739年的《完美家庭主婦》介紹了相似的配方:
取十加侖艾爾酒和一隻大公雞,越老越好;把公雞煮熟,去皮,在石臼搗至骨碎(去皮時應一併去除內臟);然後將公雞放進兩夸脫的麻袋裡,放入三磅曬乾的葡萄乾、一些肉豆蔻皮和少許丁香。將之裝入帆布袋中。在艾爾酒即將釀造完成時,把艾爾酒和袋子一併裝入容器中;等上一周至九天後灌裝入瓶;讓酒剛好沒過瓶頸,並按其他艾爾酒的時長等待熟成。[3]
托馬斯·富勒的《即興藥典》(Pharmacopœia extemporanea,1710年)里提供了肺癆艾爾(Pectoral Ale,咳嗽藥)的配方,如果加上煮熟的雞,顯然可以變成雞公艾爾。富勒解釋說,這種飲料「能使血液和體液中的酸性物質變甜,激活粘稠的痰液,促進排痰,煥發肺部活力,提供溫和的營養,對於治療惡化前的肺癆也非常有益。」[4]約翰·諾特(John Nott)的《廚師和糖果師詞典》(Cooks and Confectioner's Dictionary,1723年)中也宣傳了這種飲料的所謂藥用價值,該詞典聲稱雞公艾爾「對肺癆有好處,並有化腐為奇之效」。[5]
描述
一位當代傳記作者聲稱,威廉三世國王更喜歡雞公艾爾而不是葡萄酒。[6]在羅伯特·納雷斯的《詞彙表》(Glossary)中,這種飲料被描述為「一種在17世紀因其卓越品質而非常有名的艾爾酒」[7]。該詞條還引用了奈德·沃德在《倫敦間諜》中的一段話,其中稱雞公艾爾是「小啤酒和糖漿的混合物」,不過作者還補充說,「我說,如果這是雞公艾爾,那就讓雞頭喝吧。」[8]內森·貝利(Nathan Bailey)的《大英詞典》(Dictionarium britannicum,1736年)將其描述為一種「令人愉快的飲料,據說具有挑逗性」,[9]弗朗西斯·格羅斯的《俗語經典詞典》(Classical Dictionary of the Vulgar Tongue,1785年)也反映了這種觀點,稱其具有挑逗性。[10]威廉·亨利·紐金特(William Henry Nugent)在1929年時聲稱,雞公艾爾是麵包和艾爾酒的混合物,是鬥雞的食物。[11]
有幾位作者推斷,「Cock ale」可能已經訛變為了「cocktail」(雞尾酒),這是一個在1806年首次使用的美國詞,其來源現已失傳。[12][13][1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