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區
中国江苏南京市的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江苏南京市的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淳區是中國江蘇省南京市下轄的市轄區,位於南京市南部,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江南魚米之鄉。高淳北臨溧水區,南接宣城市宣州區與郎溪縣,東靠常州溧陽市,西倚馬鞍山市當塗縣。區域總面積為790.23平方公里,2013年2月,高淳撤縣設區。區人民政府駐淳溪街道鎮興路228號。
高淳位於江蘇西南端,北接溧水區,東部與常州溧陽市毗鄰,西南與馬鞍山當塗縣、宣城宣州區和郎溪縣接壤,西接馬鞍山博望區。由固城湖、石臼湖和長江支流水陽江所環抱,東部為丘陵地區,西部為平原圩區總面積80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占70%,水域面積約占30%。
春秋時期,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吳王余祭在離今高淳區城東面十五公里的地方築「子羅城」。因城高堅固取名「固城」 ,即今固城鎮 。並以此為基礎設立「瀨渚邑」。因為古中江又名「瀨水」,固城就建在中江北岸的沙灘上,所以取名「瀨渚」。三年後楚靈王下固城。楚平王為太子時據守固城,後人又把固城叫做「楚王城」。
周景王五年(公元前540年),吳遷其邑於陵平山下,名陵平。十六年(公元前529年),楚國又攻打吳國,並奪取、占領陵平,更名平陵。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吳國攻下固城。進城後,伍子胥下令燒毀城內所有殿宇樓閣。史書記載:「吳伐楚燒固城,大火逾月未熄。」固城成了一片焦土。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打敗吳國,固城被越軍占領,劃到了越國的會稽郡。
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國打敗越國,固城再屬於楚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改瀨渚邑為溧陽縣,因地處瀨水的北岸,「瀨」與「溧」古音相通,古人又習慣以水之北為「陽」,這是高淳置縣開始。縣境範圍含今高淳縣、溧陽市全境及溧水縣南境,縣治今在固城鎮。秦初到東漢四百多年間,固城是今高淳縣、溧陽市、溧水縣南境所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三國吳時,廢溧陽縣建制,作為屯田之用,在原縣境東部置永平縣(今溧陽市境內),治今溧陽市城南古縣村附近,是今溧陽市內設縣之始。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除永世縣地外,又恢復設立溧陽縣,屬丹陽郡。
隋時,廢永世縣併入溧陽縣;不久溧陽縣並(古)丹陽縣(縣治在今江寧小丹陽鎮)東部區域,改稱溧水縣,最初縣治改在今高淳開化,後遷至今溧水縣永陽;此時的溧水縣轄區除了包括秦置溧陽縣整個區域外,還包括(古)丹陽縣東部地區。至此高淳使用長達810年的溧陽縣之名終結。
唐朝(620年)分溧水縣東部地區異地置溧陽縣,即今溧陽市的前身,縣治初在今溧陽市舊縣村。
明朝弘治年間從溧水縣分出置高淳縣至今,縣治為淳溪鎮,屬應天府。縣因高淳古鎮而得名。高淳鎮即今淳溪鎮。
清,改明應天府為江寧府,高淳屬之。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期間,高淳縣屬天京省江寧郡。
清同治三年(1864),陷天京,高淳復屬江寧府。
民國元年(1912),廢府,高淳縣隸江蘇省。
1914年,於省、縣兩級間設道,高淳屬江蘇省金陵道。
1927年,廢道,縣隸於江蘇省。
1934年,江蘇省實行行政區督察制,高淳縣屬溧陽行政督察區。
1935年9月,改屬第十行政督察區(駐江寧)。
1937年12月7日,侵華日軍陷高淳縣城,建立偽政權;民國高淳縣政府撤至第五區青桂塘,受江南行署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1953年1月,撤銷蘇南行政區,成立江蘇省,高淳縣屬江蘇省鎮江專區;1958年改為常州專區,高淳屬之。
1959年,又改為鎮江專區,高淳縣屬鎮江專區。
198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高淳縣由鎮江專區劃歸南京市管轄。
2013年2月,高淳撤縣設區。
截至2022年,高淳區常住人口43.71萬,戶籍人口45.08萬。[2]
淳溪街道、古柏街道、漆橋街道、固城街道、東壩街道、椏溪街道、陽江鎮、磚牆鎮、高淳縣團結圩良種繁育場、高淳縣茶葉實驗場、高淳監獄和高淳縣傅家壇林場。
高淳港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4]位於高淳區椏溪鎮西北部的丘陵地區一片49平方公里的「生態之旅」,2010年7月被國際慢城組織評選為國內第一個國際慢城。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