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梅派(俄語:Акмеизм),也稱詩人協會,是一個短暫的詩歌學派。1912年,在尼古拉·古米廖夫和謝爾蓋·戈羅德茨基的領導下成立於俄羅斯。阿克梅派主張以形式的緊湊和表達的清晰作為詩學理念[1]。「阿克梅」是在希臘語「άκμη (akme)」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即「人類最好的年齡」。
發展
1910年,米哈伊爾·庫茲明在《關於優美的清晰》中傳達了阿克梅派詩歌的創作理念。阿克梅派詩人將他們提倡的「阿波羅式清晰」(英語:Apollonian clarity)與俄羅斯象徵主義詩人安德烈·別雷和維亞切斯拉夫·伊凡諾夫所倡導的「酒神狂熱」(英語:Dionysian frenzy)相對照,而其主要刊物為《阿波羅》雜誌[2]。相比俄國象徵主義者偏愛「通過符號暗示」,阿克梅派詩人更傾向「通過圖像直接表達」[3]。
奧斯普·曼德斯坦塔姆在他後來的宣言《阿克梅派的早晨》(Утро акмеизма, 1913)中將這次運動定義為「對世界文化的嚮往」。作為一種「新古典主義形式的現代主義」,詩人協會闡明了「詩歌藝術與文化延續」的本質。亞歷山大·波普,泰奧菲爾·戈蒂耶,魯德亞德·吉卜林,恩納肯蒂·安恩斯基和高蹈派詩人均對阿克梅派的形成具有重大影響[4]。
阿克梅派的主要詩人包括奧斯普·曼德斯坦塔姆,尼古拉·古米廖夫,米哈伊爾·庫茲明,安娜·阿赫瑪托娃和格奧爾基·弗拉基米羅維奇·伊萬諾夫。這些詩人原先在聖彼得堡的流浪狗咖啡館會面,後來轉到一家著名的專供藝術家與作家聚會的場所活動。從阿赫瑪托娃以「愛與關係」為主題的親密詩歌到古米列夫的敘事詩,每個阿克梅派詩人都以不同的作品風格闡釋了阿克梅派的詩學理念。曼德斯坦塔姆的詩歌集《Stone》(1912)被認為是此次詩歌文學運動中最大的成就[5]。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