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椎鱷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長椎鱷龍(屬名:Tanystrosuchus,意為「長的鱷魚」)是獸腳類恐龍的一個可疑屬,生存於大約2.08億年前的晚三疊世諾利階中期。唯一種末代長椎鱷龍(T. posthumus)所知於德國中斯圖本桑斯坦組發現的單個頸椎。
長椎鱷龍的椎骨(標本SMNS 4385)最初由S.F.J.von Kapff於19世紀60年代發現。克里斯蒂安·埃里希·赫爾曼·馮·邁耶(Christian Erich Hermann von Meyer)在1865年將其敘述,但沒有進行分類。1907年,弗里德里希·馮·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檢查化石並確認為屬於獸腳類恐龍。他認為該標本可能屬於長頸龍(當時被歸入獸腳類),並命名為新種末代長頸龍(Tanystropheus posthumus)。[2]這塊椎骨被添加到斯圖加特國立自然博物館(Staatliches Museum für Naturkunde)的藏品中,但被貼上植龍目尼克羅龍的標籤。2000年,奧利弗·勞赫(Oliver Rauhut)和阿克塞爾·亨格布勒(Axel Hungerbühler)重新檢查標本並得出結論,儘管該標本在某些方面與同時期的理理恩龍相似,而且肯定來自獸腳類,但由於不完整而無法分類,因此該屬被認為是一個疑名。[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