鍬鱗龍屬(屬名:Stagonolepis)是種已滅絕主龍類爬行動物,屬於堅蜥目,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的諾利期。鍬鱗龍的化石已在蘇格蘭波蘭發現。

Quick Facts 保護狀況, 科學分類 ...
鍬鱗龍屬
化石時期:221–206 Ma
Thumb
鍬鱗龍
無效狀況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堅蜥目 Aetosauria
科: 鍬鱗龍科 Stagonolepidae
屬: 鍬鱗龍屬 Stagonolepis
Agassiz, 1844
模式種
Stagonolepis robertsoni
Agassiz, 1844
  • S. robertsoni Agassiz, 1844
  • S. olenkae Sulej, 2010
Close

鍬鱗龍是種四足、植食性動物,身體覆蓋者厚重鱗甲。鍬鱗龍行動緩慢,牠們使用厚重骨板來抵抗同時代偽鱷類掠食動物的攻擊。鍬鱗龍身長3公尺,頭部長達25公分;與身體相比,鍬鱗龍的頭部非常小頭部少於身體長度的10%。牠們的嘴部前段沒有牙齒,嘴部後段有適合咀嚼的釘狀牙齒,但喙狀嘴的前端往上拱起,可讓鍬鱗龍拔起植物(類似現在的),包括木賊蕨類植物、以及蘇鐵[1]

Thumb
鍬鱗龍的實體模型,位於華沙演化博物館

模式種S. robertsoni,化石發現於蘇格蘭洛西茅斯砂岩層;第二個種是S. olenkae,化石發現於波蘭,地質年代比模式種還年輕[2]

某些古生物學家認為,發現於南美洲Aetosauroides,是鍬鱗龍的次異名Aetosauroides目前有兩個種:A. scagliaiA. subsulcatus。在2002年,史賓賽·盧卡斯(Spencer G. Lucas)將體形較大的種,歸類於鍬鱗龍的S. robertsoni,較小的種則歸類於S. wellesi[3]

一些發現於美國的化石,生存同年也是三疊紀晚期,原本是獨立屬Calyptosuchus,曾被改歸類成鍬鱗龍的第三個種S. wellesi。大部分研究認為鍬鱗龍、Calyptosuchus是兩個單系源,是兩個有效的獨立屬[4][5][6][7]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