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空軍曾向多處集中營派遣人員當員工,同時也派衛兵法語Garde (unité militaire)看守其他多處集中營。利用強制勞動的集中營經常由使用相關產品的德意志國防軍部隊所經營;[1]此外,在1944年中期,因為衛兵短缺之故,德意志國防軍也曾向集中營派遣大約10,000名士兵,其中包括多名來自空軍的士兵。[2]

Thumb
在梅爾科營(Melk)受點名的新晉人員。這座隸屬毛特豪森-古森集中營分營的多數衛兵都是來自德國空軍的士兵。

集中營操作

在戰爭結束時,有大約2,700名空軍士兵在布亨瓦德集中營擔任衛兵。[3]弗洛森比格集中營、[4]米特堡-朵拉集中營英語Mittelbau-Dora concentration camp[5]及納特茲維萊-施度地和夫集中營(Natzweiler-Struthof)等的主營地也有多名空軍出身的衛兵。[6]

1943年晚期,空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第一營以及奧斯威辛集中營比克瑙第二營之間開設了一座回收場(德語:Zerlegebetrieb),其中有大約1,300名囚犯被強迫從事回收損壞到無法修復的納粹空軍與盟軍飛機的殘骸的工作。這些囚犯受空軍人員監視、並受黨衛軍看守。盡管很多空軍士兵為囚犯偷渡信件與提供食物,但其指揮官,一名空軍少校,曾用鋁管毆打囚犯。這些囚犯住在比克瑙,並在每天早上被迫行進至回收場,他們僅在氣溫低於−15 °C(5 °F)時才獲准停止工作。多數的這些勞工都是波蘭與蘇聯戰俘,其中蘇聯戰俘因其經常試圖逃跑而聞名。由於拆解飛機殘骸時常常能得到有價值的東西之故,囚犯常常試圖將這些東西偷渡回比克瑙以交易必需品。由於惡劣的工作條件和工安意外之故,囚犯的死亡率很高。[7][8]一座位於奧斯威辛集中營莫諾維第三營的對空武器工廠有空軍出身的員工,[9][10]空軍也提供防空部隊以保護莫諾維集中營內的工廠免受空襲。[11]到了1944年初期,奧斯威辛集中營內有大約1,000名空軍出身的衛兵。[12]

空軍出身的衛兵被認為比黨衛軍還來得稍微不血腥,在一些狀況下,他們也會嘗試改善集中營囚犯的生活條件;[13][10]然而實際上,空軍出身的衛兵一樣經常虐待囚犯,[14]像例如空軍技師經常強迫囚犯去處理未爆彈、拆其引信;[15]空軍士兵也曾在死亡行軍英語Death marches during the Holocaust時處決囚犯,[16]也曾在毛特豪森-古森集中營的子集中營維也納紐多夫營(Wiener Neudorf)酷刑虐待及殺害囚犯。[1]對於後者,負責該處集中營空軍士兵的空軍上尉Ludwig Stier在1947年被美國軍法庭判處死刑並執行。[17]

以空軍為衛兵主力之集中營列表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