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納粹目前廣泛作為「Nazi」(語源為Nationalsozialismus,即國社主義的減縮詞)一詞的譯名,此時其舊譯為「南尖」[1],並衍生出許多有關含義:
在德語中,「Nazi」原是人名伊格納茨的指小詞,例如劇作家路德維希·托馬1905年於慕尼黑加特納廣場國家劇院首演的農民戲謔劇(Bauernschwank)作品《鞋匠納崔》(Der Schusternazi)。該詞貶義地被用來形容頭腦簡單愚笨的人[2],也能指德意志-奧地利人和德意志-波希米亞人,因為名為伊格納茨的人多見於巴伐利亞和奧地利。後來到1920年代也被納粹份子用作一種驕傲式的自嘲暱稱,並被同時代的傳播媒體採用,然而後來在敵視納粹的人中間又成為了一種蔑稱。如今,相對於其它語言中能夠作為專業術語而出現,除了在去納粹化、新納粹主義這樣的詞組中,德語中「Nazi」多是一種貶義的蔑稱。包括在其它語言中,也用來形容一些狂熱份子。而作為歷史術語則多用「國社主義」一詞,即「Nationalsozialismus」,這是和納粹深度綁定的,但仍然區別於另一個德國社會民主黨一度主張的「國家社會主義」(Nationaler Sozialismus)。阿爾弗雷德·羅森堡作出區分:國社主義是對民族/國民/國家和社會兩個概念的一種新式的融合,兩者是不可分割的,而另一種國家社會主義則可能意味着國家馬克思主義[3]。
雖然也有納粹主義一詞(Nazismus),但因為易與自戀(Narzissmus)一詞相混淆,因此也不是很常用。在東德,一般則直接使用法西斯主義(者)一詞用來指代。而常用的簡稱則有「NS」(規範作N.S.或N. S,即取National和Sozialismus)。另外,至少不晚於上世紀末,在瑞士德語,Nazi的四個字母則沒有那麼敏感。如作為報紙《巴斯勒報》的前身之一,在1977年合併之前,左翼自由派報刊《國家報》(National-Zeitung)其在巴塞爾的口語中被稱為「Nazi-Zyttig」並附設了兒童增刊「(本報的)小博士」(Dr glai Nazi)[4][5];而瑞士國家足球隊,則按「國家隊」(nationalmannschaft)暱稱為「Nati」(德語發音:[ˈnat͡si])[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