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混合營養生物(英語:Mixotroph),是指在從完全自養的到完全異養的連續體上,混合使用不同的能量和碳源的生物,而非具有單一的營養模式。據估計,混合營養生物佔所有微小浮游生物的一半以上。[1]真核生物混合營養生物有兩種類型。有些擁有自己的葉綠體 - 包括內共生體提供的葉綠體。有些則是透過盜食質體(kleptoplasty)或與獵物的共生關係,或透過 「奴役 」獵物的細胞器而獲得它們。[2]
可能的組合有光養與化能、無機營養生物(Lithotroph)與有機營養生物(Organotroph)(滲透營養、吞噬營養與Myzocytosis)、自養(autotrophy) 與異養 (heterotrophy) 或其他組合。混合營養生物可以是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3]它們可以利用不同的環境條件。[4]
如果某種營養模式是必須的,那麼它永遠都是維持生長和維護的必要條件;如果是兼性的,則可以用來作為補充來源。[3]有些生物的卡爾文循環不完整,因此無法固定二氧化碳,必須使用有機碳來源。
生物體可以專性的或兼性的採用混合營養。
在植物中,混合營養植物經典上適用於肉食性、半寄生性和真菌異養型的物種。然而,混合營養的特性可以擴展到更多的支系,因為研究顯示氮和磷的有機形式,例如 DNA、蛋白質、氨基酸或碳水化合物,也是許多植物物種營養供應的一部分。[6]
與植物和微生物相比,混合營養動物較不常見,但有許多混合營養無脊椎動物的例子,也至少有一個混合營養脊椎動物的例子。
為了表徵混合營養中的子域,已經提出了幾種非常相似的分類方案。以具有異養和光合作用能力的海洋原生生物為例: 根據瓊斯 (Jones) 所提出的分類方法[19] ,根據攝食和光合作用的相對作用,可分為四個混合營養群。
Stoeker [18]提出的另一個方案也考慮到營養與生長因子 (growth factors) 的作用,並包括有光合共生體或保留獵物葉綠體的混合營養生物。此方案以效率來描述混合營養生物的特徵。
另一項由 Mitra 等人提出的方案,則是針對海洋浮游混合營養生物進行分類,以便將混合營養生物納入生態系統建模中。[2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