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格魯吉亞的東西分歧在自然地理上中尤其明顯,格魯吉亞西部擁有一個較大的沿海低地,其河流流入黑海,而格魯吉亞東部地勢更高,河流多流入裏海[1][2]。
格魯吉亞東部和西部的氣候也存在差異。西部地區常年降水較多,沿海地區接近亞熱帶濕潤氣候。相較之下,喬治亞東部屬於半濕潤地區,其東端部分地區接近半乾旱狀態。在東部地區,降雨集中在春末夏初[1][2]。由於西部地區潮濕平坦的土地上瘧疾發病率很高,一度導致當地人口減少,政治和經濟地位邊緣化(瘧疾終於在1970年代被消滅,但在蘇聯解體後捲土重來,直到2010年左右才完全消滅)[3]。
文化差異
格魯吉亞西部和東部的差異也體現在歷史和文化領域。在古代的大部分時間裡,格魯吉亞西部由科爾基斯王國統治,而格魯吉亞東部則由伊比利亞王國統治[4]。在10世紀和11世紀,喬治亞統一為一個王國,並在12世紀和13世紀初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然而,在中世紀後時期,喬治亞分裂成幾個相互競爭的王國,在十六世紀,該國的西半部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而東半部則處於薩非王朝(波斯)的統治之下。19世紀初,該國的兩半都被俄羅斯帝國吞併。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才實現了單一國家的獨立。
格魯吉亞西部和東部在文化方面也存在差異。與東部相比,格魯吉亞西部具有文化多樣性,其西北地區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明格列爾語和斯凡語。然而如今,隨著當地人越來越多地轉向格魯吉亞語,明格列爾語和斯凡語已大幅衰弱落,並被認為瀕臨滅絕。在西南部,阿查拉地區以其獨特的格魯吉亞方言而聞名,並且在大多數農村地區盛行遜尼派伊斯蘭教而非東正教。由於這種文化獨特性,阿查拉被正式列為自治區[1]。
現況
儘管格魯吉亞西部和東部之間存在差異,但該國的特徵是民族凝聚力很強,除了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提亞的分離主義,其餘地區分歧較小[1] ,尚未形成政治極化的現象。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