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台湾民变领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爽文(1756年—1788年),清代福建省臺灣府彰化縣大里杙(今臺中市大里區)人,原籍福建漳州府平和縣,民變林爽文事件的領導人。
乾隆38年(1773年)林隨父親渡海來臺,定居彰化縣大里杙莊(今臺中市大里區)[註 1]。乾隆49年(1784年)加入天地會,之後成為彰化天地會首領,乾隆52年(1787年)臺灣府知府孫景燧取締天地會,逮捕林爽文之叔伯,林爽文大怒,自稱「盟主大元帥」,攻擊官府,起事反抗。
乾隆帝命大學士福康安、參贊大臣海蘭察來台討伐,且林爽文原籍漳州,素與泉州人不睦,事變釀成泉漳械鬥及閩粵械鬥而失敗,於乾隆53年(1788年)失敗被捕,於北京審訊後凌遲處死。
位於南投縣中寮鄉爽文村有爽文國中、爽文國小兩所是與村同名,以及臺中市大里區有爽文路、爽文國中皆取其名,以茲感念。另苗栗縣卓蘭鎮也留有爽文路的地名(非路名)。
二次大戰結束,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曾有地方政制計劃將嘉義市改名爽文市,後來因為行政長官陳儀認為不可行,此計劃並未實施。[註 2]
臺灣日治時期著名詩人王白淵因為與林爽文同屬漳州裔台灣人,所以對同鄉籍的林爽文有某種程度的片面歷史記憶,他在回憶錄提到,童年時代,由於父親時常講述林爽文的故事,所以林爽文的外貌與革命事跡深記在心裡。[3]
演員 | 年份 | 作品 |
於德安 | 2004年 | 《滄海百年》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