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雪號太空梭(11F35 K1)是蘇聯的暴風雪太空梭計畫中,唯一一架發射的穿梭機。在該計劃於1993年終止前,它只在1988年執行過一次軌道飛行任務。
與美國的穿梭機類似,暴風雪號降落後也由一架運輸機從降落地點運回發射場。執行此任務的是為運載暴風雪號專門設計的安-225運輸機,它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的飛機。另外,發射方式則是與美國的太空梭不同,暴雪號沒有主引擎,而是跟著重型火箭能量號綑綁上天,能量號也成為史上載重最強的火箭。
首次飛行
暴風雪號1.01是唯一一次的軌道飛行任務,於1988年11月15日UTC3:00順利發射升空。由經特別設計的能源號火箭推進器送上太空。由於此次任務是無人駕駛,所以機上並未安裝生命保障系統,也沒有為操控台安裝軟件。 [1]
在這次任務中,暴風雪號用時206分鐘圍繞地球飛行兩周。[2]返回地球時,穿梭機在哈薩克拜科努爾太空中心的跑道上進行了自動降落程序。雖然當時正吹著17米每秒的側風,但穿梭機僅僅比預定向側超出3米及向前超出10米,順利降落。[2]
當時少部份穿梭機的發射片段被用作廣播,但當中並沒有拍攝到真實發射情況。這個舉動引致有揣測指整個任務根本是虛構,穿梭機的降落並非由外太空地球軌道返回地球,只是由穿梭機運輸機上降落而已。在美國,企業號穿梭機亦曾進行過這種任務,以測試穿梭機在發射及降落時的飛行數據。因為當時STS-1任務執行時間挨近,故需要操控哥倫比亞號穿梭機的數據。為了消除有關猜測,蘇聯當局向外公開了穿梭機發射時的影片,證實了穿梭機的確被發射升空,蘇聯傳媒並引述指當時天氣情況惡劣。[3]
計劃中的飛行任務
在1989年,當時計劃暴風雪號穿梭機將會於1993年再進行一次無人飛行,任務約為期15至20天[4]。但最終因為整個太空穿梭機計劃取消而取消告終。
意外損毀
在2002年5月12日,位於哈薩克,用以存放暴風雪號1.01軌道載具及能源號火箭推進器實物模型的飛機庫因日久失修而倒塌,將暴風雪號砸毀,共有八名工人因身處建築物上方而喪生。[5]
參數
- 機身長度:36.4米
- 機體質量:105噸
參考
相關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