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旅行IV:搶救未來》(英語:Star Trek IV: The Voyage Home)是一部由派拉蒙影業於1986年拍攝的電影。該部電影是《星際迷航》科幻系列的第4部電影。在西方通常簡寫作「ST4:TVH」、「STTVH」或者「TVH」。它是三部曲《可汗怒吼》、《石破天驚》的終篇。這部電影常被西方星迷稱作「有鯨魚的那一部」(「The One with the Whales」)[1]。
角色
劇情概要
一艘巨大的外星無人探測器向地球航來,它不斷地發出奇特的電波信號:功率強大的信號煮沸了海水,干擾了附近的星艦並造成了廣泛的破壞。此時,詹姆斯·柯克中將與他的船員們在完成了讓斯波克上校復活的任務後,駕駛着從克林貢人那搶來的猛禽艦(被改名為「賞金號」)從瓦肯星返航,儘管他們已經知道了將面臨軍事法庭的指控:他們被指控盜竊了聯邦星艦進取號,並對她的毀壞負有責任。在此關頭,尚在恢復中的斯波克發現這艘外星探測器正嘗試與地球上的座頭鯨建立聯繫;但不幸的是,早在3個世紀前座頭鯨就因過度的捕獵而滅絕了。
柯克命令「賞金號」進入引力彈射狀態,利用太陽的萬有引力而穿越時空來到20世紀後期。星艦抵達了1986年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船員們將星艦藏在金門公園的一處草坪上。此後,他們開始尋找能與外星探測器溝通的鯨魚、能將鯨魚裝在星艦上的容器,以及能讓猛禽艦恢復能源供應的物質——在星艦穿越時空的旅途中能源幾乎被耗盡。柯克與斯波克最終獲得了一位鯨類專家吉莉安·泰勒博士的協助,她在索薩利托市鯨魚協會照料兩頭座頭鯨。
在經歷了許多的困難後——包括讓泰勒相信他們的確來自未來——進取號的船員們成功地營救了兩頭座頭鯨,並將它們帶到未來,及時地拯救了地球。然後船員們被帶到了聯邦委員會的面前,接受眾多的指控。沒有被作為被告的斯波克也與其他船員們站在了一起。最後,鑑於他們新近的英勇表現,除了對柯克中將的控告外,針對其餘被告的所有控告都被撤銷。柯克以作為一名上級軍官卻違背命令的罪行被判有罪,並象徵性地被降職為上校以示懲戒;但作為對他英勇行為的表彰,他被任命為聯邦星艦進取號-A的艦長。與進取號船員一同來到23世紀的泰勒博士,決定加入星際艦隊並成為一名科學官。
作為情節框架的支線劇情,展現了斯波克逐漸地恢復了他的記憶、他此前獲得並接受的人類傳統,以及他對自己情感的承認。在影片開始時,他不明白母親詢問他的「感覺」有何意義;但到最後,他已能足夠意識到「感覺」對人類的重要性,並托父親告訴母親,他「感覺良好」。[3]
主題
《搶救未來》中有許多的幽默場景。斯波克的記憶與自我意識在上一部電影的情節中並未完全恢復,他身上朝聖般的瓦肯長袍讓他成為了一大串笑料的主角。每一位船員都有在一些情景中閃亮演出的機會。尼古拉斯·邁耶與哈維·貝內特合作寫作了這些劇本:貝內特負責23世紀的情景,邁耶則負責20世紀的情景。這部電影實質上是一部輕鬆的探險之旅。這是部分製片人的有意選擇,他們覺得前三部電影太嚴肅,因此這一部該輕鬆一下了。但是,在整個故事中,依然保留並致力於表現嚴肅的主題:船員們的任務是拯救未來的地球。
在前一部《石破天驚》中,船員違抗星際艦隊命令的所有情節都被草率地一筆帶過。在某種程度上,這一部的劇情讓柯克與他的團隊得以不因為之前的違抗命令而受到懲罰;儘管柯克在這部電影中以不遵守命令而被降級為上校。由於柯克本來就對擔任將軍的職務不滿意,這對他來說算不上是一個嚴厲的懲罰。
由於聯邦星艦進取號 (NCC-1701)在上部電影中已被損毀,在這部電影的結尾,另一艘幾乎與她一模一樣的星艦聯邦星艦進取號 (NCC-1701-A)(吉恩·羅登貝瑞提出這艘船是由聯邦星艦約克鎮號改名而來,並非一艘專門建造的星艦)替代了她的位置。此前還有電影攝製者最初有意讓船員們登上聯邦星艦精進號 (NCC-2000)(也有可能改名為進取號),但因被星迷們強烈抗議而作罷的傳聞。蘇魯在抵達進取號-A前,也在猜想分配給他們的是不是精進號;在第6部電影《星際旅行VI:未來之城》中,蘇魯如願以償地成為了精進號的艦長。
拍攝與製片
柯克罵出「double dumb-ass on you」一句時的情節是在舊金山卡尼市的哥倫布大街拍攝的,正對着著名的綠色銅面哨兵大樓(green copper-faced Sentinel Building),這幢樓目前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普拉擁有。
在電影中,烏乎拉與切科夫登上了勇往號航空母艦(在英語中,勇往號航空母艦與聯邦星艦進取號都是相同的寫法,為USS Enterprise)。而在拍攝的時候,真正的企業號正在海上巡邏,因此影片借用了同規格的突擊者號航空母艦 (CVA-61)的場景。由於電影中的部分場景需要進入航空母艦的工程艙,而當時勇往號的核反應堆是高度機密的(在美國海軍其他的核動力航母上亦是如此),製片方似乎不可能被允許拍攝這些場景——即便是停靠在碼頭上。
劇情中假想的加利福尼亞州索薩利托「鯨類生物學會」實際上是在蒙特瑞灣水族館拍攝的,而在舊金山市的金門公園的情節則實際上是在洛杉磯的維爾·羅傑斯州立歷史公園拍攝的。
在電影的開頭,一台Amiga計算機作為道具成為了斯波克使用的一台瓦肯超級計算機。這可從屏幕上顯示出的Amiga的「Garnet」字體看出來:這個字體在屏幕上顯示出斯波克正在學習的信息。
花絮
- 這部電影由倫納德·尼莫伊導演,他在電影中扮演斯波克。
- 那句有着俄語口音的「核動力艦艇」(「nuclear wessels」)實際上是隨意之作。在電影拍攝中,使用了一部隱藏的攝影機來記錄烏乎拉與切科夫在大街上隨意詢問路人的動作。情節中的另一句話(除了星際艦隊軍官外的)是一位女士說的:「……我想它在海灘的對岸,在阿拉米達。」因此工作人員只得追上她,讓她簽署一份銀幕演員公會的棄權聲明,以能在最終的電影中保留她的場景。[4]
- 莎維可沒有與其它船員一同返回地球的原因最初被解釋為她在上一部電影《石破天驚》中,與斯波克發生了關係並懷上了他的孩子,但在最後沒有包含進電影中。
- 這部電影向在STS-51-L航天飛機任務中罹難的宇航員們致敬。他們在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發射後第73秒的解體中喪生:「《星際旅行》的演員與工作人員們希望以這部電影紀念航天飛機挑戰者號上的人們,他們勇敢的精神將留存在23世紀以及後世代人們的記憶中……」[5]
- 星迷艾迪·墨菲本來會出現在這部電影中。他應在電影中扮演一位教授,他在超級碗的中場休息時發現了顯形的克林貢猛禽艦(他扮演的角色本應是電影中唯一一位相信艦船真實存在的人;其餘的觀眾都以為這只是中場休息時的一個特別節目)。墨菲最後選擇了接拍電影《橫掃千軍》。[6]
- 在斯科特與蘇魯尋找建造裝鯨魚所用容器的材料——後來他們用透明鋁的配方與之交換——的情節中,一對亞裔夫婦從附近的小巷中衝出來並開始爭論。在最初的設定中,那名妻子將把她的小兒子叫了出來,她的小兒子把蘇魯誤認作是自己的叔叔,直到蘇魯意識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他的一位祖先。不幸的是,這名小男孩在拍攝這個場景時突然嚎啕大哭,工作人員們又因沒有時間來重拍這一段而只好剪掉,這讓喬治·竹井感到很沮喪。[4]
- 在蘇魯駕駛直升飛機的情節中,最初是想讓蘇魯偶然發現一架停靠在着陸台上的直升飛機,他順手牽羊開走了它。但是喬治·竹井在當時恰好跑完一趟馬拉松,渾身酸痛到使不上力,因此沒有完成這個情景。在電影中,無法知道蘇魯駕駛的那架直升飛機到底是偷來的還是租來的。
- 由於這部電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當時票房最高的《星際旅行》電影,讓派拉蒙決定製作一套全新的電視劇集,即後來的《星際旅行:下一代》。由於時間上相近,有些地區的觀眾是先看到了《下一代》,然後才看到了本部電影。
- 電影的副製片人寇克·柴契爾,在電影中扮演了在公共汽車上聽龐克搖滾樂的一位年輕人(那首歌也是他寫的,叫做《我恨你》)。斯波克恢復訓練時計算機發問的問題也是他寫的,最後一個問題:「你感覺怎樣?」是由斯波克的母親阿曼達發問的。
- 電影中克林貢猛禽艦的艦橋與在上部電影中同一艘猛禽艦的艦橋不同。
註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