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位於台灣新北市內的博物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位於台灣新北市內的博物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是位於台灣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的生態博物館,保存與展示金瓜石周圍地區採礦產業生態。金瓜石盛產金礦與銅礦,日治時期曾享有亞洲第一金屬礦山的美名。在礦石竭盡停產後,將原礦場建物重新規劃為博物館,於2004年開館。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New Taipei City Gold Museum | |
---|---|
成立 | 2004年11月4日 |
地址 | 臺灣新北市瑞芳區金光路8號 |
坐標 | 25°6′30.056″N 121°51′22.500″E |
類型 | 礦業博物館、生態博物館 |
參觀人數 | 2,184,043 (2016)[1] |
館長 | 林文中 |
所有者 |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網站 | www.gep.ntpc.gov.tw |
地圖 | |
在中華民國(臺灣)的位置 |
最初在金瓜石發現的金礦露頭有二處,分別是大金瓜與小金瓜。隨後在1890年(清光緒16年),台灣巡撫劉銘傳帶領工人修建鐵道時,在河床意外發現金砂,溯河而上至金瓜石發現黃金礦脈。清政府設礦業局開採,開啟了金瓜石的採金工業。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引進新式機器設備,提升產量一度讓金瓜石的躍升亞洲第一大的礦場。
戰後時期轉由經濟部國營事業臺灣金屬鑛業經營,為台灣黃金採礦業的重要產地;而在產金之外,銅礦也是重要的產品之一。然而隨著金、銅等貴金屬的竭盡,1978年後金礦品質開始下降,於是先是轉為大規模機器露天開採來取代傳統坑道開採,1987年後則廢止採礦,先後交由台灣電力公司與台灣糖業公司管理,山城也漸漸荒蕪。
2002年起,台北縣政府(今新北市政府)為了重振台灣珍貴的產金歷史,將原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重新整建,整建廢礦坑、臺金公司辦公室等建築,設立黃金博物園區。2004年11月4日,黃金博物園區正式開園,成為台灣首座以生態博物館為理念的博物園區。
2022年,黃金博物館進行空間活化,將日治時代興建的大地館規劃成展覽空間,因此將原先的辦公區域全部移至行政大樓,後在財產盤點發現,損失財產高達330件。2023年5月18日,監察委員接獲檢舉前往黃金博物館以追查館方物品失竊情況,以及是否涉及圖利特定廠商以及公務人員貪瀆。文化局指出經查財損當中,有近280餘件為書籍、雨衣、雨褲等1萬元以下已逾年限,不堪使用非消耗物品」,剩餘近40多件登錄者則為未執行財產報廢程序造成遺失。[2][3][4]時任館長謝文祥因疏於督導而記過處分。[5][6]
黃金博物園區主以保存以金瓜石礦業相關建築群、歷史建築構成,其主題以「展現金瓜石礦業舊日生活全貌與保存台灣煤礦特有的文化資產」為基本,展示金瓜石地區過去的文史記錄、歷史文物、並以整合周邊附屬空間以提升旅遊價值。主園區設施群包括:
黃金博物園區其周邊文化資產群除包括同在園區範圍內的金瓜石神社 (直轄市定古蹟)、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直轄市定古蹟)和金瓜石鑛山事務所所長宿舍(歷史建築)外,則包括:
位於「金九」(金瓜石與九份)交界地的山嶽為基隆山,又稱「大肚美人山」,因形似仰躺的大肚子美人而得名。而黃金博物館一帶的山系則與基隆山相望。主要礦坑區所在山嶽稱為本山。而往東北有座山嶽,頂上砂岩、頁岩結構從園區角度看去貌似無提耳的茶壺,故名無耳茶壺山;而從靠近北濱的水湳洞一帶看去則似俯臥的獅子,故又稱「獅子岩山」。無耳茶壺山的東面則有半平山(半屏山)。眾多山系上多為草原,由芒草或蕨類植物交雜而成,有些背對東北季風的背風面則有樹林的生長。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