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之歌》(英語:Vincent)是唐·麥克林所唱的一首紀念文森特·梵高的歌曲。這首歌也因為開場歌詞「Starry Starry Night」而聞名,這句歌詞意指梵高的星夜。這首歌後來也被許多歌手加以改編。
1971年,麥克林在讀完一本講述梵高一生的書籍之後寫下了這首歌的歌詞[1],使用了手風琴、顫音琴、弦樂器和吉他配樂。在當年,這首歌一度成為英國單曲排行榜的第一名[2],並在美國獲得第12名[3]。告示牌排行榜將《梵谷之歌》排位1972年百強榜的第94名,成人當代音樂第2名[4]。
該首也是梵谷博物館天天伴隨梵谷畫作播放的歌曲[1]。2000年,公共電視網播出了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行的專場音樂會「Don McLean: Starry, Starry Night」。
創作緣由
麥克林曾表達過自己創作的這首歌的緣由:
「在1970年秋天,我在學校工作。一個早晨,我正坐在遊廊里讀梵高的傳記。我覺得我得寫一首歌來表明梵高並不是瘋子,他僅僅是有疾病正如他弟弟西奧一樣。我認為,他是因為被一個女人拒絕(這一事件廣泛流傳)而進入這樣一個『瘋狂』的世界。我拿着一副梵高的星空坐下,並在紙袋上寫下了歌詞。」[1]
歌詞
這首歌清楚地表達了對梵高作品以及對梵高本人深深的崇拜。這首歌包含了大量對梵高作品的描述。歌詞「描繪出樹林和水仙花(sketch the trees and the daffodils)」和「清晨的田園裡琥珀色的穀物(morning fields of amber grain)」描述了梵高作品中數次出現的琥珀色的小麥。其中有幾句歌詞也婉轉地提到了梵高的自畫像,例如「飽經風霜的臉上寫滿了痛苦,在藝術家的手裡得到撫慰(weathered faces lined in pain / are soothed beneath the artist's loving hand)」。麥克林在此暗示梵高可能在創作自畫像的過程中尋找到一些安慰。但是,這句歌詞也可能指梵高的另一作品《吃馬鈴薯的人》,這幅畫中描述了一個辛苦工作的農民家庭。
另外還有一行歌詞「火紅的花朵燦爛地燃燒着(flaming flowers that brightly blaze)」描述了梵高最為著名的系列畫作《向日葵》。這句歌詞不僅借鑑了畫作中明亮的黃色和橘色,也創造出了充滿能量的太陽的意象。
在最開始的兩句合唱「人們不曾傾聽你的心聲,他們也不知道怎麼做,也許他們現在明白了(They would not listen / they did not know how /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中,麥克林對於梵高生前缺乏知名度表示了讚頌。在最後的合唱中,麥克林唱到「人們不曾傾聽你的心聲,現在依然未傾聽你的心聲,也許永遠不會 (They would not listen /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l / perhaps they never will)。這是梵高的故事,直到他死,他才被認為是一位藝術家。這些歌詞表明梵高試圖通過他的作品「使人們變得自由(set people free)」。麥克林對這有着清楚的而強烈的感覺:「現在,我理解了你試圖告訴我的(And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評價
《每日電訊報》寫道「憑藉其在大和弦和小和弦中苦樂的摻和,《梵谷之歌》舒緩的旋律表達了強烈而平靜的追憶。[1]
Allmusic這首歌的簡介中寫道:「(這是)麥克林對梵高的讚歌……(麥克林)認為梵高的自殺是對瘋狂的世界的一個清醒的批評。[5] 該網站也稱麥克林在現場專輯《Starry Starry Night》中重現了《梵谷之歌》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痛苦。[5]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