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薩夫迪

以色列裔加拿大籍建築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摩西·萨夫迪

摩西·薩夫迪希伯來語משה ספדיה‎,英語:Moshe Safdie,1938年7月14日),加拿大籍的以色列裔建築師、城市設計師、教育家、理論家和作家。

事实速览 摩西·薩夫迪 Moshe Safdie, 出生 ...
摩西·薩夫迪
Moshe Safdie
Thumb
摩西·薩夫迪於2004年
出生 (1938-07-14) 1938年7月14日86歲)
 以色列海法
國籍 以色列 加拿大 美國
母校麥吉爾大學
職業建築師
獎項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
加拿大勳章
加拿大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
建築棲息地67
亞洲女子大學
卡爾沙遺產中心英語Virasat-e-Khalsa
濱海灣金沙酒店
加拿大國立美術館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
重慶來福士廣場
項目瑪米拉
关闭

薩夫迪的成名作是蒙特利爾的地標「棲息地67」,這為他鋪平了國際發展的道路。[1]

生平

薩夫迪出生於海法的一個敘利亞猶太人家庭,1954年舉家搬遷至加拿大蒙特利爾。1959年薩夫迪與Nina Nusynowicz結婚,夫妻育有一對兒女。[2][3]

1961年,薩夫迪從麥吉爾大學畢業,獲得建築學位。1981年薩夫迪與攝影師Michal Ronnen結婚,兩人育有兩個女兒。薩夫迪還是美國零售服裝品牌American Apparel創始人和前首席執行官Dov Charney的叔叔。

建築風格

Thumb
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酒店

摩西·薩夫迪的作品以其充滿戲劇性的曲線、幾何圖案陣列、窗戶的使用以及開放的綠色空間的設置而聞名。他的作品強調創造出有意義、具有包容性的空間以增強社區功能,並且特別注重各地區地理和文化上的內涵。[4][5]

薩夫迪形容自己是一名現代主義者。

獎項和榮譽

建築作品

Thumb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
Thumb
印度卡爾沙遺產中心英語Virasat-e-Khalsa
Thumb
重慶來福士廣場

出版作品

  • Beyond Habitat (1970)
  • For Everyone A Garden (1974)
  • Form & Purpose (1982)
  • Beyond Habitat by 20 Years (1987)
  • Jerusalem: The Future of the Past (1989)
  • The City After the Automobile: An Architect's Vision (1998)[10]
  • Yad Vashem - The Architecture of Memory (2006)[11]
  • 攜手克服逆境:新加坡以色列建交50年維基數據Q123385062》(英語:Beating the Odds Together: 50 Years of Singapore-Israel Ties,2019年),專章「The Story of Israeli Architecture in Singapore」作者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