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尼斯(埃及語:Tjenu)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首都。雖然至今仍未發現它的遺址,但它的存在得到了許多古代作家文獻的證明,包括古典歷史學家曼涅托。讓-弗朗索瓦·商博良和涅斯托耳·洛特將提尼斯定位在現代的吉爾賈或附近的城鎮,可能是鄰城El-Birba[1]。提尼斯是提尼斯聯盟的中心,而這個聯盟的統帥是美尼斯(或那爾邁),他統一了埃及並成為了第一個法老。在第三王朝時期,王國的首都移往孟菲斯,這讓提尼斯的地位急劇下降。在第一中間期,提尼斯位於相互敵對的赫拉克利奧坡里和底比斯王朝的邊境線上。由於提尼斯離可能具有軍事意義的綠洲很近,這讓它在古王國時期和新王國時期都保持了重要地位。儘管如此,這也只是暫緩了提尼斯的衰落。到了羅馬時期,提尼斯最終失去了它作為地方行政中心的地位。
由於有着豐富的古代遺產,提尼斯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宗教中心,並有着地區神祇的墓地和木乃伊。在古埃及宗教宇宙論中(例如死者之書),提尼斯在天國中有着神秘的位置。[2]
提尼斯(Thinis)的名字來自於曼涅托用來形容法老美尼斯的形容詞Thinite。[6] 儘管相對應的詞Thinis並沒有出現於古希臘語,但因為它是直接來自於古埃及原文[3]而受到了古埃及學家們的廣泛接受。[6][7]另外還有一些人用This來指代提尼斯。[8]
在修正赫拉尼庫斯(公元前490年)的一段文章時,格奧爾格·索伊加(Jörgen Zoega)將Τίνδων όνομα改成了Θιν δε οι όνομα.[1]。馬斯佩羅(Maspero)發現這個詞的指的正是提尼斯,而且在同一段文章裡還包含了一個重要的地理記號:επιποταμίη(意為「在河上」)。[1]馬斯佩羅(Maspero)用這個證據來支持提尼斯位於現代城市吉爾賈或鄰城El-Birba附近的猜想,而這個猜想也得到了讓-弗朗索瓦·商博良和內斯特·魯特(Nestor L'Hôte)的支持。[1] 隨着這個猜想的興起,支持其他假說的人越來越少:埃及博物館的建立者和館長奧古斯特·瑪麗特(Auguste Mariette)認為提尼斯位於Kom el-Sultan;A. Schmidt,El-Kherbeh和海因里希·卡爾·布魯格斯(Heinrich Karl Brugsch),約翰內斯·迪米興(Johannes Dümichen)以及其他人[9]認為提尼斯位於貝爾戴斯(Berdis)附近的El-Tineh。[1]目前,埃及學主流認為提尼斯位于吉爾賈[3][4][5]或El-Birba[7]附近(據說曾經在此發現過一塊提到提尼斯的雕像銘文殘片)。[10]
儘管提尼斯的遺址仍然沒有被人們發現,[11]關於人們在阿拜多斯-提尼斯地區聚居的證據能夠追溯到公元前4千年。[11][12] 提尼斯也是埃及最早的皇家墓葬區。[13]
早期,提尼斯接替了阿拜多斯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14]儘管阿拜多斯之後在宗教上仍然有着至高的作用,[14]要理解它的歷史和在古埃及的作用就不能將其與提尼斯分別開來。[10]曼涅托曾記載道[15]提尼斯在提尼斯聯盟(第零王朝)至早王朝時期(確切的說是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時期)[16]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威爾金森(Wilkinson)認為這個記載應該能從阿拜多斯主要的地區性大墓地中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後期的皇家陵墓得到印證。[15]
提尼斯很快的就失去了它的重要地位:在第三王朝早期(公元前2686年),[17]提尼斯失去了它在政治上的地位,而孟菲斯則接替它成了王國的主要宗教和政治中心。[17]儘管如此,提尼斯仍保留了它於所在區域的重要性:在第五王朝,它可能是「上埃及監督者」(overseer of Upper Egypt)治所的所在地。這個職位主要負責管理位於尼羅河三角洲南方的尼羅河河谷。[18]在整個時期,提尼斯都是上埃及第八諾姆首府,並是州政府的所在地。
在第一中間期(公元前2181至2055年)的戰爭中,希拉孔波利斯的州長安赫梯菲從提尼斯的「上埃及監督者」(overseer of Upper Egypt)處取得了他的領主地位。[19]他的傳記中提到[19]儘管提尼斯的城牆能夠讓他對周邊進行武力威懾,[19]但他用穀物換來了提尼斯的中立權。[20]
在安赫梯菲死後,提尼斯成了在底比斯人所建立的第十一王朝(公園前2118年至2069年)法老因提夫二世統治區域內最北方的一個諾姆。[20][21]向北方擴張的底比斯軍隊受到了赫拉克利奧坡里人建立的第九王朝法老的抵抗,並在提尼斯爆發了一場戰爭,[21]這場戰爭被記錄於給法老梅利卡拉的教義(Teaching for King Merykara)中。[22]在因提夫二世的統治後期,他一直致力於對赫拉克利奧坡里人以及他們的同盟的征戰中,艾斯尤特的州長則管理着從提尼斯到艾斯尤特的廣大地區。[21]
隨着底比斯人逐漸占領上風,孟圖霍特普二世在他重新統一埃及的行動中奪取了提尼斯,而當時的提尼斯可能受赫拉克利奧坡里人的煽動而一直有着暴亂活動。在軍隊的支持和艾斯尤特州長的指揮下,[20]他最終得到了對提尼斯的控制。[23]
在第二中間期,提尼斯也許恢復了它的自治權:金·賴侯特(Kim Ryholt)認為應該將阿拜多斯王朝應該被稱為「提尼斯王朝」,[24]因為國王們的的王位位於提尼斯,而那個時候提尼斯已經是諾姆的首府了。[25]
提尼斯在埃及的地位逐漸的衰落下去,而這種情況在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至1292年)的時候得到了停止。在這期間,提尼斯因為其地理位置靠近極具軍事意義[26]的綠洲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復甦。[27]而提尼斯的市長也由幾位在新王國時期的重要人物擔任過:Satepihu,他參與了哈特謝普蘇特方尖碑的修建工作。[28]此外,還有一座按照他本人雕刻的塊狀雕像(Block statue);[29]因提夫一世的傳令官,他同時也是皇室成員中不可或缺的一個人,並且他還是圖特摩斯三世的旅行夥伴;[28][30]以及Min,他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導師。[28]
在這段時期,提尼斯還是持續的衰落了下去,變成了一座不怎麼重要的定居點。[31]一座公元前七世紀亞述石碑上錯誤的記載:「Nespamedu,提尼斯之王」反映了亞述人「對埃及精妙的政治等級制度的無知」。[32]
因為每一個諾姆都保有其守護神的木乃伊及墳墓,提尼斯有着安荷神的神廟,並是他的安息之所。[33]他的稱號包括「提尼斯之牛」(bull of Thinis),[34]在他死後[33]作為肯塔美翹(Khenti-Amentiu)受到人們的崇拜,[13]同時,作為諾姆的保護神,它的名字會被放在地方九柱神的最前面。[35]
提尼斯安赫神廟的高階祭司被稱為第一先知(first prophet)[36]或首席預言家(chief of seers),[37][38]馬斯佩羅(Maspero)認為這個名字象徵了提尼斯地位的降低。[39]
有一位叫Anhurmose的首席預言家在死後並沒有遵循他新王國的前任們的傳統葬於阿拜多斯,而是選擇了提尼斯作為他的安息之地。[40]
獅女神梅希特也在提尼斯受到人們的崇拜,[41][42]她的神廟在麥倫普塔的統治時期得到了修復,而修復工作可能是在Anhurmose的監督下進行的。[40]
有證據顯示安赫首席預言家的位置是以世襲的方式傳承下去的:在赫拉克利奧坡里人統治時期,Hagi從他那也叫Hagi的長兄那繼承了這個位置,而他的長兄的位置則是從他們的父親那繼承來的;[43]除此之外,在新王國時期,雯內夫(Wennefer)[44]將他的職位傳給了他的兒子Hori。[45]
在古埃及宗教宇宙論中,提尼斯在天國中有着神秘的位置。[2]特別是在死者之書中,提尼斯在末世論中的重要性在一些儀式中被體現了出來:當歐西里斯神凱旋歸來的時候「高興地繞提尼斯遊行」(joy goeth its round in Thinis),這裡的提尼斯指的是天國中的提尼斯,而不是塵世間那座城市。[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