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䴉屬學名Xenicibis)是䴉亞科下的一個已滅絕的屬,其唯一已知種伴猴異䴉Xenicibis xympithecus[1]也稱牙買加䴉(Jamaican ibis)、牙買加不飛䴉(Jamaican flightless ibis)[1]或棒翅䴉(clubbed-wing ibis)[2],棍棒狀的翅膀是其獨一無二的特徵。[3]異䴉屬是僅有的兩個不會飛的䴉類屬之一,另一個屬是夏威夷群島特有的無翼䴉屬Apteribis)。[2][4]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異䴉屬
化石時期:早全新世 0.01 Ma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鵜形目 Pelecaniformes
科: 䴉科 Threskiornithidae
亞科: 朱鷺亞科 Threskiornithinae
屬: 異䴉屬 Xenicibis
模式種
伴猴異䴉
Xenicibis xympithecus

Olson & Steadman, 1977
Thumb
異䴉屬分布地(紅色)
Close

描述

1977年,H·E·安東尼(H.E.Anthony)在牙買加長哩洞穴(Long Mile cave)的洞穴沉積物中挖掘出了一些顱後骨骼,並據此對異䴉屬進行了首次描述。[1][5]當時,由於其鳥喙骨不完整,它被推測為是不會飛的鳥;後來,牙買加斯旺西洞穴(Swansea Cave)發現了同一物種的肱骨,證實了它不能飛行。[5][6]從包括紅山裂縫(Red Hills Fissure)在內的兩個新地點發現的新化石表明,異䴉屬對腕掌骨進行了獨特的改造,[3]使其呈棍棒狀。其掌骨擴大並向遠端彎曲,側壁增厚,尺骨橈骨也進行了調整。異䴉屬是大型䴉類,重約2公斤(70盎司)。[3]

棍棒狀翅膀的功能

鳥類學家推測,異䴉屬翅膀是以近似於棍棒連枷的方式被作為武器使用的,[3]這與一些現生螳螂蝦口足目指蝦蛄總科)類似,它們擁有一個棍棒狀的遠端膨脹的指狀物,用來擊打獵物和其他蝦。[7]然而,在鳥類中,這種適應性似乎是獨一無二的。[3]鳥類翅膀對戰鬥的適應性是一個偶然例子,在這種情況下,不同的鳥類物種會基於周圍的實際情況,找到機會使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問題。[3][8]

Thumb
美洲白䴉(左)和伴猴異䴉(右)的翅膀骨骼繪製圖。為使肱骨大小相同,二者的骨骼已進行縮放,以便於比較形態學差異。

分布

Thumb
長哩洞穴
長哩洞穴
斯旺西洞穴
斯旺西洞穴
紅山裂縫
紅山裂縫
傑克遜灣洞穴
傑克遜灣洞穴
發掘地點

伴猴異䴉是牙買加的特有種,其骨骼已在多個遺蹟中均有發現,包括長哩洞穴[1]、斯旺西洞穴[1]傑克遜灣洞穴(Jackson's Bay Cave)[9]和紅山裂縫。[3]來自古巴的聲稱屬於該屬的骨頭後來被鑑定為秧鶴[10]牙買加島和古巴島從來沒有連為一體過,所以不會飛的物種不可能到達不同的島嶼。[5]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