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容克斯 F.13(德語:Junkers F 13)、或稱「容克斯 J.13」(Junkers J 13);是由德國飛機製造商容克斯在一次大戰結束後數年所開發的飛機。
此為世界歷史上第一架全金屬打造以及用於航空載運服務的飛機。[2][3]除生產地德國外,容克斯F.13飛機曾被法國、義大利等共30個以上國家採用過。[4]
F.13於1919年2月10日起在德紹的容克斯工廠開始打造,[2]當時期的飛機主要以雙翼機模樣為主,而F.13則採取單翼機的造型,此方法可減少雙翼機所受到的空氣阻力、提昇速度性能。[4]而當時首架開發的F.13另有被稱呼為「安娜麗絲」(Annelise)之小名,其中安娜麗絲是容克斯飛機製造商創辦人胡戈·容克斯女兒的名字。[5]
架構上F.13以之前的容克斯 J.12為基礎,擴充了J.12的乘載人數。[5]因F.13的開發目的是用於航空服務,而在機艙內設有舒適座椅、及燈光照明等設備。[4]另外為了減少駕駛員的疲勞危安問題,F.13採用可容納兩名操控員的開放駕駛艙,讓駕駛員可隨時互相因應。[4]
在1919年6月25日,F.13由名為艾米爾·蒙茲(Emil Monz)的飛行員駕駛、進行了第一次試飛。[2][5]數月後在9月13日的另一次試飛時,F.13則達成飛行至6750公尺高度的成績。[5][4]
在1920至30年期間;F.13被超過30個以上國家採用。如加拿大的石油公司以及美國郵政署採用F.13於運輸事務,其中美國郵政署將F.13改採用成「JL6」的機號。[5]
一次大戰後因德國戰敗而有被限制生產飛機給自己國家使用的禁令,但多數國家包含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對於F.13有著高度興趣;而讓容克斯生產交付數架F.13作為一些戰敗的補償。[5]之後在禁令寬鬆後容克斯在1921年開始成立自己專屬的航空公司,並大量採用F.13於航班上,另後續1926年漢莎航空則將容克斯航空事業給併入。[2]
一些德國海外的國家也有將F.13用於軍事方面,如蘇聯有將F.13交由給蘇聯紅軍使用。中華民國也曾將F.13改裝成轟炸機用於戰場,不過之後在1932年發生一·二八事變時、當時位於上海放置F.13的工廠則遭受到日軍的摧毀。而美國郵政署部份的JL6飛機也有被改裝成軍機的紀錄,雖然之後的改裝成果未受美軍方面青睞。[2][6]
F.13a
F.13ba
F.13be
F.13dle
F.13bl
F.13co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